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衣钵(梵pātra-cīvara,巴patta-cīvara,藏lhuṅ-bzed-daṅ chos-gos)
(一)指古代僧人之僧装与食具︰亦即三衣一钵。为袈裟与钵的合称。
(二)用以称呼僧家的钱财︰因为僧家不准蓄财,故以委婉之词代之。凡掌钱帛者,称为衣钵侍者;放置住持的资具钱财之处,称为衣钵阁;帐簿称为衣钵簿。
(三)在禅家中,衣钵为法门的代称︰传法即称为传衣钵。即以衣钵作为传法相承的证明。相传大迦叶入涅槃之时,身穿佛所授的粪扫衣,手持自己的钵,谓将传衣钵予弥勒。达磨到中国后,亦将其衣钵传给二祖慧可以为法信。《传法正宗记》卷五云(大正51‧743a)︰
“及慧可者趋前拜已归位而立。尊者曰︰汝得吾髓。寻命之曰︰昔如来以大法眼付嘱摩诃迦叶,而展转至我,我今以付于汝,汝宜传之,无使其绝,并授汝此僧伽梨、宝钵,以为法信。唯恐后世以汝于我异域之人,不信其师承,汝宜持此为验。”
[参考资料] 《增一阿含经》卷四十四;《弥勒下生经》;《阿育王传》卷四;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一三五;《大智度论》卷三;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一;《禅门象器笺》〈钱财门〉;《净土教的起源及发达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