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西夏文大藏经


  指汉文大藏经的西夏文译刻本。又称《河西大藏经》《河西字大藏经》《西夏大藏经》《西夏语大藏经》。始刻时间不详,可能起于西夏开国君主元昊(1032~1048在位)时。北宋‧景祐元年(1034),宋朝大藏经官刻本《开宝藏》传至西夏,元昊建高台寺予以收藏。并召请回鹘僧等将其译为新创制的西夏文字。又,据西夏文《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》所附发愿文的记载,自西夏‧天授礼法延祚元年(1038,元昊称帝)起,国师白法师等三十二人,先后参与翻译,至天祐民安元年(1090)译完。共译出三六二帙,八一二部,三千五百七十九卷。
  其后,大庆元年(1139)至乾祐二十四年(1194),又据“南北经”(南经可能指《开宝藏》,北经可能指《契丹藏》重校一次。元‧至元七年(1270),重新校勘并翻译未曾译出的典籍。至元三十年,世祖敕令将西夏文旧经本送至杭州万寿寺安排雕印。至大德六年(1302)竣工,共计三千六百二十余卷。其后,曾多次印刷颁行该版大藏经至各寺院流通供奉。然今已无全藏可见,经版亦损毁不存。现在各地所发现的西夏文字刻本仅有数百部。
  ◎附︰西田龙雄〈西夏的佛典翻译〉(摘录)
  西夏国灭亡后的佛教──西夏大藏经的编成
  西夏的佛教史大致可区分为,初期的准备期(第一期)与仁宗时代(第二期),以及其后的时期(第三期)。(中略)第二期的仁宗时代(1139~1194),是西夏文化最兴盛的时期,属于中国系的佛教与儒教并存,且空前的盛行。在这个时代,经典的西夏语译最为完整。
  其后,第六代皇帝桓宗(1194~1206)以降的西夏佛教情况完全不详,至其末年,蒙古开始入侵,西夏国势衰弱,到1227年终于被成吉思汗灭亡。距仁宗逝世共有三十四年。但是,西夏佛教的第三期,不能不包括灭亡后西夏族的活动。
  西夏国亡后,元统一亚洲,西夏与西藏同属于总制院(即宣政院)管辖,设西夏中兴河州等处军民总管府机关,行政与宗教都受帝师的支配。元朝想以佛教掌握控制各民族,世祖即于与中国接壤地的大都,作西夏与藏文的藏经版。至此西夏藏经之编成乃进入第二阶段。至成宗即位,虽然一时停止西夏藏经版的制作,但是(1294),其事业仍继续在杭州进行。大德六年(1302)雕版完备,后来很多经典都颁给西夏的寺院。日本善福寺所藏的文平江路,碛砂延圣寺刊《大宗地玄文本论》卷三,有如下的记载︰“于江南浙西道杭州路大万寿寺,雕刻河西大藏经板三千六百二十余卷。华严诸经忏板,至大德六年完备,管主八钦此胜缘,印造三十余藏及华严大经、梁皇宝忏、华严道场忏仪,各百余部,焰口施食仪轨,千有余部,施给宁夏永昌等寺院。”
  此管主八,是西藏语“甘珠尔巴”的音译,相当于中国三藏法师的称号。在蒙古、西藏都以此称号称呼高僧。
  可确定的是这里所说的管主八印行的西夏经残卷,到了后代,在伯希和带回的西夏经中,被伯希和亲自发现。在此西夏经残卷中,附有管主八如下的愿文(汉文)︰“僧录广福大师管主八施大藏经于沙州文殊舍利塔寺永远流通供养”
  相同的愿文,也存在于天理图书馆残片中。这些经文是在元代杭州万寿寺所雕版的西夏经,这点几乎不能怀疑。因此,西夏国灭亡后七十余年,被称为《河西大藏经》的西夏经典三千六百二十余卷在杭州雕刻与印行,这件事大致是确实的。但是,西夏经三六二0卷,是含有汉译藏经的经律论全部的卷数。其中有六百卷大般若的刊本尚未发见。柯滋洛夫的搜集品与斯坦因搜集品中,《大般若经》的写本有很大的数量,但刊本完全没有。北京图书馆在宁夏收集的西夏经中,一点也没有包含《大般若经》刊本。除了此一事实之外,在上述《大宗地玄本论》中曾涉及八十卷的《华严经》,但是也没有言及六百卷的《大般若经》,因此,王静如怀疑,在杭州没有雕刻《大般若经》。
  此一怀疑是有道理的,但是在现在的阶段,仍不能断言《大般若经》的刊本完全不存在。同是在元宣政院的保护下,制作于杭州万寿寺的刊本,含有仁宗时代整理重刊的经典与新从汉译经律论翻译的,全部达三六二0卷。这个版本制作以后,也有经过十年印行的经典。北京图书馆藏的《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》跋文的最后,写上“大元国皇庆元年岁次壬子中秋”的字样,由此可知,此经印行于1312年,《悲华经》卷九,是1307年颁行的。有充分的根据可以认为,同样是北京图书馆藏的《妙法莲华经》卷三,是1309年与1315年间印行的。
  若只就经典的印行而言,则西夏族的佛教活动,在这个时期(第三期)最兴盛。制作于这个时期之经典的特征是,各函都附有整理符号。北京图书馆所藏的经典的大多数,是附有整理符号的元刊本,其中大部分是从汉译本翻译过去的。
  到1345年,从北京通西域的关口(由北京向西北约六十公里),在居庸关建立过街塔,其内壁除了用西夏文以外,还用其他民族的语言(如梵语、藏语、维吾尔语、蒙古语、汉语)刻《如来心陀罗尼经》的要点(西壁)与造塔功德记(东壁)。这是西夏族最后的佛教纪念碑,在那个时候,西夏族依然是佛教文化圈很有势力的成员。
  西夏族的佛教信仰,其后情形如何并不可知。西夏族本身存续至何时代也不详。其后,或许到明代之后,一部分的经典如《华严经》等经典,用活字复制。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藏的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其卷五的卷尾附有如下的愿文︰
  “一圆发愿 雕碎字管掌印者 都罗慧性  亦共助发愿 随喜者 一切皆愿成佛道”(中略)
  明代初期流行于汉人间的木活字印刷法,这种印刷法适合印行那种反覆使用同样文字的经典。当时,多少含有错误,但是实际上仍有能读写西夏文的人,也是事实。如上所述,我认为与此活字本不同,而在杭州作成的元刊本《西夏大藏经》是真的存在的。事实上,元刊本经典,及附有〈大藏经序〉(〈圣教序〉)的经典的发现,可以充分证明我的意见是正确的。
  [参考资料] 史金波《西夏佛教史略》《西夏文化》;西田龙雄编注《汉译对照‧西夏文华严经》(《世界佛学名著译丛》{28}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