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西方要决释疑通规


  一卷。相传为唐‧窥基撰。略称《西方要决》。旨在通释诸经论有关西方往生之说因互有矛盾而产生的种种疑问,并劝专念弥陀往生净土。收在《大正藏》第四十七册。全书凡有十四段。前六段通释《金刚般若经》《佛藏经》《维摩经》《弥勒问经》《最胜妙定经》《涅槃经》诸经所说的差异。第七段论述西方往生与兜率往生的优劣。第八、九、十段依次问答抉择《无量寿经》的不退、《阿弥陀经》的少善根与二乘生不生等问题。第十一段会释三阶行者的五种小疑。第十二段解说“别时意趣”。第十三段解说《法华经》的散心、一心称佛。第十四段说明往生净土作业方轨长时、恭敬、无间、无余四修。
  关于本书撰者是否确为大慈恩寺窥基,历来屡有争议。由于窥基曾撰有《弥勒上生经疏》,劝导往生兜率,而本经与该疏大异其趣,因此有人以为并非窥基所撰。日僧济暹曾提出“五难”,断定非窥基之作。然而,认为是窥基所撰者亦颇有其人,如基辨撰《辨西方要决真伪造疑》,良忠撰《往生要集记》皆主张系窥基所撰。
  ◎附︰望月信亨着‧印海译《中国净土教理史》第二十二章第三节(摘录)
  《西方要决释疑通规》,现行本题名为大慈恩寺沙门基撰,此书并非窥基之真撰,恐系在《念佛镜》之后,为晚唐时代之伪作。本书总立十四章,举出诸经论中所有诸种疑难,一一为之会通。其体裁类似《天台十疑论》,又与《念佛镜》之释众疑惑门之论旨相通者不少。
  第一章中引述《金刚般若经》云︰“若以色见我,以音声求我,是人行邪道。”而问今观佛相好,念佛名号,以色声求佛,岂非行邪道?答曰︰佛有三身,法佛无形,不应以身求,如《金刚般若经》所说。《阿弥陀经》等念佛名,观相好,求生净土是约化佛说,各有道理,决无矛盾相违处。第二章中问曰︰《佛藏经》说︰心外见佛,皆是魔眷,非佛弟子。今念佛名,观佛相好,求生佛国,岂非魔眷属。
  第三章问︰《无量寿经》说︰此界一日一夜修道,胜余佛土百年。而舍娑婆,生净土,于彼国修道,岂非舍胜取劣。又第五章中问曰︰诸部大乘经中说无生之理,劝人修道学慧,今厌娑婆,生西方,是反无生理,助长生患。答中一一加以会释,可见是补遗《天台十疑论》及《念佛镜》中驳禅对念佛论之趣旨。第七章比较兜率与西方之优劣列举十种不同。此与《十疑论》第七疑及《念佛镜》念佛对弥勒门同一趣旨。
  第八章说不退有位不退、行不退、念不退、处不退四种,凡夫往生所得不退,是处不退。批正《念佛镜》中以《阿弥陀经》之阿鞞跋致是八地之不退。又第十一章列举三阶行之五种小疑,可见是补充《念佛镜》中之念佛对三阶门之说。第十四章中说修行方法,举出往生礼赞四修法。特别在恭敬修下说到恭敬有缘之像教及住持三宝。亦在破斥三阶宗徒以佛像为泥龛等轻视心理。其他,会通“二乘种不生”及“别时意”之难,均承《天台十疑论》等之意旨。要之,此书补充《十疑论》及《念佛镜》之说,对当时禅家、三阶教及弥勒教等大加破难,企求净土法门之光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