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西禅寺
位于福建福州西郊的怡山(以山形如飞凤落洋,故又称凤山)。原为梁朝王霸仙人修道处,后改为寺。唐‧咸通八年(867),尝随沩仰宗初祖沩山灵祐就学的懒安大安至此居住,寺号清禅寺。不久,改称延寿寺。五代后唐‧长兴年间(930~933),闽王改寺名为长庆寺。后因福州东西南北四方各有一寺院,后人遂称此寺为西禅寺。继大安之后,长庆慧棱、常慧、妙果大师弘辩、藏用等先后入寺驻锡。
本寺占地约百亩,现存建筑多为清‧光绪年间(1875~1908)微妙禅师募资所重建。有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罗汉阁、法堂、藏经阁等四十余座建筑。又,本寺分院颇多,除福州市内的西湖开化寺,于山顶护国寺、观音阁等处之外,另有建于海外者,如新加坡双林寺、马来西亚双庆寺、越南普陀寺等。
1979年,谈禅、清禅等人曾修复各殿堂,且增建玉佛楼,其内供奉两尊自缅甸请来的白玉佛。此二尊玉佛,坐卧像各一。坐像高二点九五公尺,重八吨。卧像长三点七公尺,重十吨,为我国罕见的两尊大玉佛。1986年,新加坡双林寺住持谈禅等又捐款建八角十三级报恩塔一座,塔高六十七公尺。寺内所藏的文物古迹,有开山祖懒安禅师塔内真身记石碑、唐代慧棱禅师塔、弘一大师放生池碑、雪庵禅师朱地金字百寿屏、康熙御笔《药师经》,及刺血缮写的《法华经》与《楞严经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