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西藏文
藏族使用的文字,属拼音文字类型。系七世纪时,由端美三菩提参照梵文而创制的一种文字体系。关于此梵文的原型,众说纷纭,至今仍无定论。究其原因,大抵有二︰
(1)印度古代文字有上百种,且相互皆有关连,而藏文与印度几种古文字都有相似之处。
(2)藏文创制时可能即非专依一种文字,而是吸取各种文字之长,兼收并蓄而制。故难以确定何种印度文字为藏文原型。
藏文由三十个辅音字母、四个元音符号(i、e、o、u,元音a不用符号表示)组成。每四个辅音为一组,排成七组半。其中前七组按发音部位排列,后两组半则不按发音部位排列。以音节为单位,自左至右横写。每个音节之间用一小点分开。字体可分为使用于版本、碑文的有头体(楷书体),以及书写用的无头体(行草体)。句子末尾画一条竖道为句号。章节末尾画两条竖道为章节结束号。全篇文章与大段落末尾画四条竖道为文章结束号。历史上用藏文著录的文献典籍极为丰富。尤其是藏文佛典,种类之多,尤可与汉文、日文佛典比美。曾有多种藏文大藏经传世。
◎附︰〈西藏语〉(摘译自《亚细亚历史事典》)
指西藏及其周围藏族所使用的语言。一般多指经典、古典等所用的古典语(chos-skad,文言)及使用最普遍的拉萨地区方言。此语属中南半岛语族的西藏‧缅甸语系,由西部方言(包括Balti语、Purik语等)、中央标准语(包括中央西藏、拉萨、康区等地方言)、东部方言(包括云南、四川、康区及青海的方言)、南部方言(包括spiti语、Lhoke语等)四语群所构成。其中,中央西藏语为共通语,而拉萨上流阶级所用的拉萨语颇具独特风格。西部、东部方言则保有古代音韵。
相传七世纪左右,吐蕃王松赞干布为了翻译梵文佛典,乃遣宰相端美三菩提(Thon-misam-bho-ṭa)至印度,依据印度文字,造出西藏文字。然关于文字的根源,有诸说︰
(1)赫目沙(Abel-Re/musat)、拉森(Ch.Las-sen)、华德尔(L. A. Waddell)等学者主张印度起源说。
(2)耶斯喀(H. A. Ja|schke)、乔马‧德‧格洛斯(A. Csoma de Ko|ro|s)、史密特(I.J. Schmidt)等学者主张系仿自兰恰(Lan-tsha)文字。
(3)法兰克(A. H. Francke)、洪里(A. F.R. Hoernle)、克劳申(G. L. M. Clauson)等学者主张于阗(Khotan)起源说。
综合学术界的研究结论,可推定其系模仿北印度系笈多文字而成。尔后受翻译梵文佛典的影响,文言形态逐渐完备,而于九世纪形成古典西藏语。
西藏字属表音文字,由三十个字音、四个母音记号所组成,字体有两种,即使用于版本、碑文的有头体(楷书体),以及书写用的无头体(行草体)。西藏文字形成后,虽然文字不因时代、地域而有大差异,但发音则随地域而有别。现存最古的西藏语文献是拉萨“布达拉碑”、“唐蕃会盟碑”等八、九世纪的碑文,以及敦煌、新疆出土的书写本等。
[参考资料] 金鹏编《藏语简志》;萧金松《西藏文法典松居巴及大金局巴研究》;池田澄达着‧依空译《西藏语文法入门》;寺本婉雅《于阗国史》;青木文教《西藏文化の新研究》;岩井大慧《西藏‧印度の文化》;H. A. Ja|schke着‧张次瑶译《藏文文法》;《Origin of Tibetan Writing》;《Sur I’or-igine de I’e/cr-iture tibe/taine》;《 Tibetan Studies in Japan》vol.8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