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观世音菩萨普门品(梵Samantamukha-pari-vartonamāvalokiteśvara-vikurvaṇa-nirdeśaḥ,藏spyan-ras-gzigs-dbaṅ-phyug-gi rnam-par-ḥphrul-pabstan-ba kun-nas-sgo)


  一卷。又称《观音经》《普门品》。收在《大正藏》第九册。原是《法华经》里的一品,由于观音信仰传入中国渐次流行,所以它从汉文译本内分出来,成为便于受持读诵的单行本。它的原本,似乎最初只有长行,所以在汉文译本如晋‧竺法护的《正法华经》、姚秦‧鸠摩罗什的《妙法莲华经》等中,此品全都是长行。直到隋代阇那崛多和笈多补译的《添品法华经》,此品才有了重颂,这和比较晚出的梵文本和藏文译本《普门品》相一致(梵、藏本比隋译还要多出七个颂)。汉文本《普门品》的单行,时间比较早。梁代僧祐的《出三藏记集》卷四,就已记载有《光世音经》和《观世音经》,但注明出自晋译或秦译本,当然是只有长行的。后来通行的《普门品》单行本,则是从隋译别出,长行与重颂具备。
  本品主要宣说观世音菩萨的普门示现。长行叙述无尽意菩萨和佛的两番问答。初番问答观世音菩萨得名因缘。次番问答观世音菩萨为众生说法的方便。末段特别赞叹观世音菩萨弘誓、慈力,劝当忆念归敬(《添品法华经》在偈文前,更有庄严幢菩萨问无尽意菩萨,佛子以何因缘名观世音,无尽意菩萨便遍观观世音菩萨过去愿海,告庄严幢而说偈言等文,与偈文“具足妙相尊,偈答无尽意”语气不合,通行本已删去)。颂文之后,以持地菩萨称赞得闻本品功德作结。
  观世音信仰很早就流行于西域,而且历久不衰。因此,近人还在中国新疆吐鲁番发现了回鹘文和古代突厥文的《普门品》译本。其回鹘文本由拉德洛夫校刊并翻成德文,作为俄国的《佛教文库》第十四种,1911年在圣彼得堡刊行。此外,有意大利文重译本(依汉译本重译),还有日本‧渡边照宏、长泽实导的两种日文译本(1935、1940,依梵本翻译)。
  关于《普门品》的重要注释书,有隋代天台智顗说,灌顶记《观音玄义》《观音义疏》各二卷,其后宋代四明知礼各为作《记》四卷等。(游侠)
  按,《玄义》《义疏》二书为天台宗阐释性恶法门之要典。然历来亦有疑其为并非智顗之撰述者。普寂《四教仪集注诠要》书中,即列六义以力辩其并非智顗之真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