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观心论


  (一)一卷。又作《破相论》。收在《大正藏》第八十五册。相传为菩提达磨之语录,但慧琳《一切经音义》卷一百记载(大正54‧932a)︰“观心论,大通神秀作。”因此另有唐‧神秀撰之说。全书采问答之形式,阐述观心之法。内容述说三毒六贼、三界六趣之苦及其原因,劝说实践解脱修行,主张六波罗蜜、三聚净戒、念佛等修行,及洗浴众僧、造塔伽蓝等功德,皆可摄收于“摄心内照”之观心法,亦即以观心一法总摄诸法。本书为《禅门撮要》卷上〈观心论〉、《少室六门集》之第二门〈破相论〉的异本。写本有敦煌本S.2595、S.5532、P.2460、P.2657、P.3777、P.4646,以及龙谷本七种、金泽文库本二种。
  (二)一卷。隋‧天台智顗(538~597)着。别名《煎乳论》。收在《大正藏》第四十六册。本书系智顗对门人口授之遗言。智顗鉴于弘法之人为利物故,多施加水之乳,致令听者失真味道,乃说诸经之根本在于观心一法。内容设三十六问而劝勉实修以观法为中心之四种三昧。本书阐明天台之基本立场,故甚受天台宗人之重视。智顗之弟子灌顶及普明将智顗之遗书呈献晋王时,其中即包括此《观心论》。灌顶且撰有《观心论疏》五卷以注解此文。
  [参考资料] (一)杨曾文〈禅宗文献研究在日本〉(《世界佛学名著译丛》{28});铃木大拙《少室逸书解说附录》。(二) 周叔迦《最上云音室读书记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