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觉宇派(藏Gcod-yul-pa、spyod-yul-pa)
西藏佛教宗派。又译“觉域派”、“觉宇巴”。“觉”(gcod)意为“断”,意谓此派教法能断除人生之苦恼及生死之根源。“宇”(yul)意为“地方”,即佛家所谓之“境”,亦即人们心理活动之对象。该派认为一切烦恼产生于人们对认识对象之误解及由此引起之爱憎,故主张以智慧与慈悲断除烦恼,因之称为“觉宇派”。另有人将“觉宇”的“觉”字写成spyod-yul,意思是“行”,意指对所认识事物之分析、判断等活动。如依此等意义,则“觉宇”一词可解为般若空性见与慈悲心。对所认识之境界,有将错误认识转化为正确认识之功能。
此派教祖与希解派同为帕当巴桑结。相传他在第三次入藏时,把觉宇派的教法传给“交‧释迦也协”(Skyo Shākya Ye-shes)和“雅隆‧玛热色波”(Yar-Klongs rma-ra ser-po)。雅隆‧玛热色波所传一系称为“颇觉”(pho-gcod,意谓“男传觉宇法”),后辈弟子多为男子;交‧释迦也协一系则称为“摩觉”(mo-gcod,意为“女传觉宇法”),后辈弟子多为女子。此外,还有喀饶巴(Kha-rag-pa)系的传承。
概括而言,觉宇派与希解派有颇多类似处。其流传时代大约是在十一世纪末期以后,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后盾,且组织松散,故未曾大盛。到十五世纪以后便逐渐失传。
◎附︰刘立千〈觉宇巴〉(摘录自《印藏佛教史》第九章第六节)
觉宇之教授,乃以波若波罗密多法门而融合密教之修行。其教旨本于上中下三品《波若经》及《摄经》。主要唯有四点︰(1)修密性见。(2)修大悲菩提心。此二为觉派之正行。(3)依止上师。(4)观资粮田,行七支供养。此二为觉派之前行,最终修法有金刚亥母之成熟解脱及《内法》之秘密教授。其与密教契合之修行,最足表现者,如行人须于夜间,至尸林旷野与鬼祟聚合之处,行六度之施度,以身布施。此时虽天魔鬼怪一切现形,以修六度之慧度,观诸法无性本空故,亦不怖畏也。
[参考资料] 王森《西藏佛教发展史略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