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许地山(1893~1941)
近代中国之文学家及宗教学者。本名赞,字地山,笔名落花生。清‧光绪十九年(1893)生于台湾台南。日据时代,随父寄居福建龙溪。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宗教学院。后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,研究宗教史和宗教比较学。得硕士学位后,又转入英国牛津大学,继续研究宗教史和梵文。1926年,于归国途中,曾停留印度,研究梵文和佛学。1927年,任教于燕京大学及北京大学。其后,又再度到印度考察佛教。1935年,由胡适推荐,任教于香港大学。1941年,逝世于香港,享年四十九。
许氏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,且致力于宗教学的研究与著述。其在佛学研究上之代表作有︰(1)〈陈那以前中观派与瑜伽派之因明〉。(2)〈大乘佛教之发展〉。(3)〈佛藏子目引得〉(编)。此外,氏在任教香港大学期间,曾着手编辑梵文辞典,惜未完成即告逝世。又,其所撰〈关于梵剧中之点点滴滴〉一长文,是国人中讨论印度戏剧的开山之作。
关于许氏在宗教研究上的造诣,近代著名史家陈寅恪曾为文论及。陈氏〈论许地山先生宗教史之学〉(收在《陈寅恪先生论文集补编》)文中曾云︰
“寅恪昔年略治佛道二家之学,然于道教仅取以供史事之补证,于佛教亦止比较原文与诸译本字句之异同,至其微言大义之所在,则未能言之也。后读许地山先生所著佛道二教史论文,关于教义本体俱有精深之评述。心服之余,弥用自愧,遂捐弃故技,不敢复谈此事矣。”
[参考资料] 《追悼许地山先生纪念特刊》;李雪涛〈许地山先生的佛教生涯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