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调伏天(梵Vinītadeva)


  印度佛教论理学学者。西元700年左右唯识派的思想家。
  调伏天之生平不详,然因其人曾为法称作注,又曾被法上所批判,故可由此推定其生存年代,应介乎二者之间。西藏《登噶尔玛目录》(成立于824年)曾收录其六部论理学著作中之五部。
  调伏天之著作可分为三类︰
  (1)律典方面︰《律赞句解说论》(Vinaya-stotrapadavyākhyāna)、《律分别句解说论》(Vinayavibhaṅgapadavyākhyāna)。
  (2)注解世亲唯识典籍的著述︰例如《二十论注疏》(Prakaraṇaviṃśakaṭīkā)。
  (3)论理学著作︰尤指对法称之论理学著作所撰的注释书。如《他相续论证论注疏》(San-tānāntarasiddhiṭīkā)、《正理一滴论注疏》(Nyāyabinduṭīkā)、《因一滴论注疏》(Hetubinduṭīkā)、《观相续论注疏》(Sam-bandhaparīkṣāṭīkā)、《诤正理论注疏》(Vādanyāyaṭīkā)、《观所缘论注疏》(ālambanaparīkṣāṭīkā)。其中,前五部是法称论理学著作的注释;《观所缘论注疏》则是陈那著作之注释。
  调伏天之注解十分简明、平实,并且是逐字逐句注释,因此,俄国学者谢尔巴斯基以为他是注解法称著作中的“释文派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