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谢尔巴斯基(Theodor Stcherbatsky;1866~1942)


  俄国佛教学者。1866年生于波兰。尝从学于明那耶夫(I. P. Minayeff)及布勒(J. G.Bu|hler)。精通梵语、藏语及英语。为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因明学及佛教哲学研究者之一。
  1897年起,氏于俄国主持《佛教文库》(Bibliotheca Buddhica)的编纂工作。1900年前往蒙古,研究藏语及西藏、蒙古的佛教哲学;又到印度调查梵语文献。1910年访问西藏。1918年被选任俄国科学院院士。1928年主持列宁格勒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(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之前身)。1942年逝世。门下有罗先贝塔(O. Rosenberg;1867~1934)、欧柏米勒(E. Obermiller;1901~1935)等人。
  氏于佛教论理学(因明)之造诣甚深,其所作之《Teoriya poznaniya i logika poucheniyu pozdneishchikh buddistov》(后期佛教徒的认识论与论理学,二卷,1903~1909)及《Buddhist logic》(佛教论理学,二卷,1930~1932)二书,颇驰名于学界。尤其是后者,系将陈那(Dignāga)及法称(Dharmakīrti)论理学说之特征与西洋论理学作比较与阐释。系近代佛教研究史上之划时代作品。此外,另著有《The Central Concep-tion of Buddhism and the Meaning of theword"Dharma"》(佛教的中心概念与法的意义)、《The Conception of Buddhistnirvāṇa》(佛教的涅槃概念)等书。又,氏亦尝将《俱舍论》〈破我品〉及《中边分别论》译成英文。
  [参考资料] 《西洋佛教学者传》(《世界佛学名著译丛》{84});《现代世界的佛教学》(《现代佛教学术丛刊》{85}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