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贤胄部(梵Bhadrāyaṇīya,巴Bhaddayānika,藏Bzaṅ po buḥi sde)
小乘二十部之一。“贤”,部主名;“胄”,苗裔之义。此部为贤阿罗汉之苗裔,故称贤胄部。梵名音译为跋陀罗耶尼、跋陀与尼与、多梨罗耶尼。《部执异论》称之为贤乘部,《十八部论》称为跋陀罗耶尼部,《文殊问经》称为贤部。
此部系佛灭三世纪中从犊子部分出者。相传此部在解释“已解脱更堕,堕由贪复还,获安喜所乐,随乐行至乐”一颂时,主张初二句解释阿罗汉,次一句解释独觉,后一句解释佛。此种说法与他部不同,故而独立成一部派。然其教理与法上、正量、密林山部等部相同,皆与犊子部大致无别。
[参考资料] 《异部宗轮论》;《出三藏记集》卷三;《异部宗轮论述记》;《法华经玄赞》卷(本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