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超越三昧


  指能超越上下诸地而自在入出的三昧。乃天台家所谓观禅、练禅、熏禅、修禅中的最高境界,故又称为顶禅。又因于诸法门中能自在入出,故也称为自在定。此外,又有超禅、超越禅、超等至等异称。智顗《法界次第》卷中,详解此三昧,并分其为超入三昧与超出三昧,更将超入分为顺入超、逆入超、顺逆入超;超出分为顺超出、逆超出、顺逆超出,合为六种超越三昧。
  《次第禅门》卷十曾广解“超越”之义,谓超越三昧有不具足超与具足超两种。不具足超,指声闻仅能超越中间一地,不能自在地远超;具足超,指菩萨可随意由初禅直接超入灭受想定。《大智度论》卷十七(大正25‧188b)︰“从初禅起入第三禅,第三禅中起入虚空处,虚空处起入无所有处。二乘唯能超一,不能超二。菩萨自在超,(中略)或时超一,或时超二,乃至超九。声闻不能超二,何以故?智慧功德禅定力薄故。”
  唯识家以《大般若经》所说的集散三摩地为本,而说超越禅。即如《瑜伽师地论》卷十二谓,八地以上的菩萨与佛超越一切等至;《显扬圣教论》卷十八载,串习时能自欲界心入无色界心;《杂集论》卷五认为下品串习力是次第渐入,中品串习力唯超一间,上品串习力可超一切地。《成唯识论》卷七说,八地以上的菩萨与佛在三无色、四禅的下七地心后,亦得直入灭尽定;窥基的《成唯识论述记》卷七(本)中谓,十地菩萨、广慧声闻与独觉,皆可在定中闻声,从无所有处心入欲界,故彼等皆可得超越三昧。
  ◎附︰〈超定〉(编译组)
  超定,指小乘禅定中超越中间一地而入的禅定。又称超等至、顶禅(超禅)。一般而言,第四禅定是从初禅、二禅、三禅,依序而进,但经由训练,也可超越其中一段,由初禅进入三禅,由二禅进至四禅。
  又,通常在有漏定之时,四禅定均属有漏;如入无漏定时,皆成无漏。但是,已断烦恼且得定自在的不时解脱阿罗汉,则可自有漏入无漏,或从无漏入有漏,上下顺逆,自由地超越禅定的位次。似此超离有漏、无漏的禅定阶位而出入的定,也称为超定。《俱舍论》卷二十八(大正29‧149a)︰“后于有漏、无漏等至,顺逆间超,名超定成。此中超者,唯能超一。(中略)修超等至,唯人三洲,不时解脱诸阿罗汉,定自在故,无烦恼故。”
  [参考资料] 《大品般若经》卷二十;《大般若经》卷三五0;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一六五;《成唯识论述记》卷七(本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