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身业(梵kāya-karman,巴kāya-kamma,藏lus-kyi las)


  指身所造作的业。与意业、语业共称三业。可分善恶二种,身恶业指杀生、偷盗、邪淫;身善业则为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,或进而指慈悲行、布施行、清净行。
  身业又分立坐屈伸举手投足等有所表示的表业,以及由表业所引起防非止善等势力的无表业。如《众事分阿毗昙论》卷五云(大正26‧650b)︰“云何身业?谓身作及无作。”关于表、无表业,大小乘诸部所说有异。其中关于身表业,说一切有部以实的形色为其体,正量部以动为体,譬喻者以由心所引生能动手等非显非形之色为体。经量部则立形而以之为身表,但身表是假而非实,依能令身运动之思的身门而行者即为身业。唯识大乘亦以动身之胜思为其体性。另外关于无表业,说一切有部以实色的无表色为其体,但《成实论》卷七〈无作品〉以非色非心为体,经部及大乘则以之为假立,只是一种思种子的功能。
  ◎附︰《成业论》(摘录)
  身,谓诸根大造和合差别为体。业即是思差别为性。积集所成,是为身义。大造极微积集成故。有说种种秽恶集成,是为身义。身是种种诸不净物所依处故。若尔天趣应无有身。随作者意,有所造作,是为业义。能动身思,说名身业。思有三种。(一)审虑思,(二)决定思,(三)动发思。若思能动身,即说为身业。此思能引令身相续异方生因风界起故。具足应言︰动身之业。除动之言,但名身业。如益力之油,但名力油。如动尘之风,但名尘风。此亦如是。
  十业道中,初三业道,许身业摄。谓杀生,不与取,欲邪行。如何思业而得彼?名由此思业,能动其身,令行杀盗,及邪行故。思力动身,令有所作,即名思作。如世间说︰狂贼烧村,薪草熟饭。思复云何得名业道?思有造作,故名为业。复与善趣恶趣为道。通生彼故,得业道名。或所动身,是思业道。三种思业,依彼转故。又杀盗淫,由思业起,依身而生。随世俗故,亦名身业。然此实非善不善性。亦随世俗,假立其名。为令世间依此门故,于善恶思,勤修止作。是故假说善不善名。
  [参考资料] 《俱舍论》卷一、卷十三;《成唯识论》卷一;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一一三;《杂阿毗昙心论》卷三;《顺正理论》卷三十三;《品类足论》卷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