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身识(梵kāya-vijñāna,巴kāya-viññāna,藏lus-kyi rnam par-śes-pa)


  以身根(四肢五体)为所依,外界触境为对象的识别作用。五识之一。六识之一。十八界之一。《品类足论》卷一云(大正26‧693a)︰“身识云何?谓依身根各了别所触。”《成唯识论述记》卷四(本)云(大正43‧361c)︰“身识转时名为执受。”即谓身识系身根所依,了别触境,执受即生感觉。
  至于触境,有地、水、火、风四大种及滑性、涩性、重性、轻性、冷、饥、渴等,共计十一种。又,关于五色根(即胜义根)所依之大种是否为身识所缘,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一二七举出二说。一说五色根不可触故,不发身识,随所依大种无现在发身识义;一说身根所依大种极邻近故,不能发身识,余色根之大种皆得为身识所识。此外,身根所依大种,为他身识所缘境故,亦得名为身识所识。又,身识系于欲界,通善等三性,在色界初禅与修所断烦恼相应者,有覆无记摄;无色界无所依之根成就故不生身识。
  [参考资料] 《识身足论》卷三、卷六;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七十三;《杂阿毗昙心论》卷一;《俱舍论》卷二;《俱舍论记》卷三;《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》卷二;《百法问答钞》卷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