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转法轮(梵dharma-cakra-pravartana,巴dham-ma-cakka-ppavattana,藏chos-kyi Ḥkhor-lo-rab-tu-skor-ba)
八相成道之一。又作转梵轮,指佛陀之说法。亦即谓佛陀成道后为令众生解脱,而宣说四圣谛等法。关于何以将佛陀之说法譬喻为“转法轮”,依《大智度论》卷二十五、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一八二所载,谓转轮圣王转金轮则可降伏四洲,而佛陀之说法,可以摧破众生之无知,故喻为转法轮。金轮乃黄金制成,故名金轮;如来法轮系四念处、五根等法所组成,故名法轮。
《过去现在因果经》卷三载,佛成道后,至波罗□国鹿野苑,为阿若憍陈如等五人讲说四圣谛法,此为转法轮之始,称为初转法轮。关于佛陀初转法轮之时日,《过去现在因果经》卷三、《法华经》卷一〈方便品〉谓系在佛成道三七日之后;《十地经论》卷一谓在第二七日后;《四分律》卷三十一谓在六七日后;《方广大庄严经》卷十谓在七七日后;《五分律》卷十五谓在八七日后;《大智度论》卷七、卷三十四谓在五十七日后。
经论中及后世佛教思想界,对佛陀所转的法轮,有种种分类。如《大品般若经》卷十二〈无作品〉以鹿苑四谛法轮为初转,开说般若之法为第二法轮转;《解深密经》卷二〈无自性相品〉载,鹿苑之四谛说法为初时,般若皆空之说为第二时,深密中道之教为第三时。真谛及玄奘立三法轮说,即︰初时有教名转法轮,第二时空教名照法轮,第三时中道教名持法轮。吉藏《法华游意》卷上依《法华经》卷二所载,别唱三法轮之说,谓华严一乘教为根本法轮,中间三乘教为枝末法轮,法华之会三归一为摄末归本法轮。
此外,《海龙王经》卷三〈女宝锦受决品〉谓,宝锦女转无动轮、本无轮、无断轮、无著轮、无二轮、无言法轮、清净轮、断诸不调轮、无乱轮、至诚轮、空无轮等诸法轮。旧译《华严经》卷三十一载,一切诸佛转妙法轮、无量轮、一切觉法轮、知一切法藏法轮、无著法轮、无碍法轮、一切世间灯法轮、示现一切智法轮、一切诸佛同一法轮等无量阿僧祇法轮。《悲华经》卷五载,菩萨成就四清净法,转虚空法轮、不可思议法轮、不可量法轮、无我法轮、无言说法轮、出世法轮、通达法轮。
新译《华严经》卷五十九载,如来转法轮有十种事,即︰具足清净之四无畏智;出生四辩随顺之音声;善能开阐四真谛之相;随顺诸佛之无碍解脱;能令众生之心皆净信;所有言说皆无唐捐,能拔众生诸苦之毒箭;大悲愿力之所加持;随出音声普遍十方一切世界;于阿僧祇劫说法不断;随所说法,皆能生起根力觉道禅定解脱三昧等法。
《大乘法苑义林章》卷一(本)、《法华经玄赞》卷二、卷四等,约五门以分别法轮之体。即以八圣道为法轮之体,以四圣谛十二因缘三性等诸法为法轮之境,以五蕴功德为法轮眷属,以闻思修三慧为法轮之因,以菩提涅槃为法轮之果。《华严经探玄记》卷三谓,二障之使习为法轮所断,真俗二谛为法轮之境,福慧万行为法轮之眷属,一教及念处为法轮之因,菩提涅槃为法轮之果。
[参考资料] 《增一阿含经》卷十、卷十四;《中本起经》卷上;《维摩诘所说经》卷上〈佛国品〉;《菩萨处胎经》卷五;《四分律》卷三十二;《大毗婆沙论》卷四十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