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轮藏
佛寺中之一种可以回转的佛经书架。又称转轮藏。亦即将书架作成八角形的书棚,中心立轴,使书棚得以旋转,俾能捡出所需经卷;此种书架即称轮藏,与民间的走马灯相似。轮藏之制,起自转藏。所谓“转藏”,即转读大藏经之意,此与“看藏”不同,“看藏”者系读经时每行阅读,自首彻尾一字不漏,而“转藏”则唯读经文中每卷之初、中、后数行而已。
佛教转藏制度始创于南朝梁代的双林大士傅弘(一称傅翕,即善慧大士)。《神僧传》卷四记载(大正50‧975c)︰
“初大士在日,常以经目繁多,人或不能遍阅,乃就山中建大层龛,一柱八面,实以诸经运行不碍,谓之轮藏。(中略)从劝世人有发于菩提心者,能推轮藏,是人即与持诵诸经功德无异。今,天下所建轮藏皆设大士像,实始于此。”
另外,为轮藏设立之专殿,俗称藏殿。或作塔式建筑,如今北京西郊颐和园内万寿山之前,有为帝后礼佛诵经之处,正殿为两层楼阁,两侧各有双层八角形配亭。亭内有木塔贯穿楼阁,储存经书佛像。塔中有轴,地下设有机关,可以转动。轮藏首创于江浙一带,故以南方寺院特为盛行,尔后乃推及北方地区。南方以苏州南禅院千佛堂的转轮经藏最为著名,唐‧白居易曾撰《苏州南禅院千佛堂转轮经藏石记》以记其事。北方寺院则以河北正定隆兴寺的藏殿为代表。
[参考资料] 《释门正统》卷三〈塔庙志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