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轻安(梵prasrabdhi,藏sin-tu-spyaṅs-pa)
心所之一。七十五法之一,百法之一。“惛沈”之对称。意指身心轻利安适,对所缘之境优游自适之精神状态。《俱舍论》卷四谓其为大善地法之一,并谓(大正29‧19b)︰“轻安者,谓心堪任性。”此中,心堪忍性与五识相应,称之为身轻安,若与意识相应,则称作心轻安,而身轻安唯在有漏散位,心轻安通漏、无漏及定、散位。但是,经部谓身轻安为轻安之风触,而不说轻安之心所与五识相应;又说心轻安是思心所之差别,唯在定位。
又,《成唯识论》卷六阐明善之心所,其文云(大正31‧30b)︰
“安谓轻安。远离粗重,调畅身心堪任为性,对治惛沈,转依为业。谓此伏除能障定法,令所依止转安适故。”
《成唯识论述记》卷六(末)谓轻安分为有漏轻安、无漏轻安二种,有漏轻安远离烦恼粗重,无漏轻安远离有漏粗重。二者皆令身心通畅温和,对所缘之境能得安适,又皆在定位。
[参考资料] 《品类足论》卷三;《大毗婆沙论》卷四十二;《俱舍论光记》卷四;《百法问答钞》卷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