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边国
佛典中,“中国”一词之对称。指佛法盛行区域之外的边埵偏远之国(或城镇、聚落)。盖佛法弘传初期,于制戒上,为符合弘法之方便,乃有中国、边国之分。依戒律之规定,受戒之方式有若干种。其中,在佛法兴盛之地区(中国)须有戒师十人,而于边远之地(边国),戒师仅须五人,俾使慕法者顺利受具足戒。《俱舍论》卷十四云(大正29‧74b)︰“有十种得具戒法(中略),一由自然,谓佛独觉;(中略)八由持律为第五人,谓于边国;九由十众,谓于中国;十由三说归佛法僧,谓六十贤部共集受具戒。”
关于经论所举的边国,《百一羯磨》卷五云(大正24‧477c)︰“东方有国,名奔荼跋达那,城东不远有娑罗树,名奔荼各叉,此谓东边;自兹已去,名为边国。南方有城,名摄跋罗伐底城,南有河,名摄跋罗伐底,此谓南边;自兹已去,名为边国。西方有村,名窣吐奴、邬波窣吐奴,二村俱是婆罗门处,此谓西边;自兹已去,名为边国。北方有山,名嗢尸罗祇利,此谓北边;自兹已去,名为边国。”
此外,《萨婆多部律摄》所说与此相同,而《十诵律》卷二十五则认为中、边之界域当如下述︰南方是白木聚落,西方婆罗门聚落,北方优尸罗山下蒲泉萨罗树,东方婆罗聚落(伽郎),东北方竹河。
此上所述,系就佛法弘传之初期而言,故与大乘兴起后之《大智度论》之所举并不相同。《大智度论》卷二十五所举之边国为安陀罗舍婆罗(裸国)、兜呿罗(小月氏)、修利、安息、大秦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