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边执见(梵antagrāha-dṛṣṭi,巴antagahikā,藏mthar-Ḥdsin)
略称边见。十随眠之一,五见之一。意指偏执一边之见,亦即对五取蕴执取断、常一边的谬见。如《俱舍论》卷十九云(大正29‧100a)︰“于所执我我所事,执断、执常,名边执见。以妄执取断常边故。”《成唯识论》卷六云(大正31‧31c)︰“边执见,谓即于彼随执断常,障处中行出离为业。”
此中,执断者,称为断见,主张“我”(生命主体)死后即告断绝;执常者,称为常见,主张“我”死后仍常住不变。此二见乃缘于萨迦耶见(有身见)所执之我、我所之事法而起,障碍“处中之道谛”与“出离之灭谛”,随有身见而转。
另依《成唯识论》卷六所述,边执见总共有四十七见。其中,七断灭论是断见,其余四十见属常见,都是分别起,因邪师邪教等而生。
此见为遍行惑所摄,与有身见同是自界缘,皆以大地法中之慧为体,为见苦所断。
[参考资料] 《大毗婆沙论》卷四十九;《杂阿毗昙心论》卷四;《顺正理论》卷四十七;《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》卷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