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近分定(梵sāmantaka-samādhi)


  指八根本定的方便加行定。根本定因有八种,即四静虑(四禅)与四无色定,故近分定亦有八种。因其近于根本定,故名近分定。依此定力离下地之染可入根本地。因此,虽然初二静虑与喜乐二受相应,第三静虑有乐受,但是此定唯与舍受相应。
  此八近分中唯有初静虑的近分名为未至定(anagamya-samadhi),其余七近分皆乘前根本定而起,初静虑的近分定未曾至根本定,根本定的功德未曾现行,故有此名。关于八近分定与味定(与贪烦恼俱起的定)、净定(与有漏善心相应的定)、无漏定(发得无漏智的定)之关系如次︰未至定起味定、净定,其他七近分定起无漏定及味定。这是因为艰苦求根本定是行位,所以更不再起味着之贪受。另有一说谓唯有未至定有味定。此因未至定是未起根本定之位,不知根本定的胜功德,故于其位生味着。
  以上所述系取材自《俱舍论》卷二十八〈定品〉。至于何以唯有未至定通于无漏,《顺正理论》卷七十八云(大正29‧765b)︰“上七近分无无漏者,于自地法不厌背故。唯初近分通无漏者,于自地法能厌背故。此地极邻近多灾患界故,以诸欲贪由寻伺起,此地犹有寻伺随故。”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一二九云,近分、中间诸定因皆未能入胜根本地,故名未至。
  [参考资料] 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一四0、卷一六四;《杂阿毗昙心论》卷七;《俱舍论光记》卷二十八;《瑜伽论记》卷十九(上);《显扬圣教论》卷二;《瑜伽师地论》卷六十九、卷一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