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迦多衍尼子(梵Katyāyanī-putra,巴Kaccāya-nī-putta,藏Katya-Ḥi-bu-chen-po)
佛灭二五0年前后(约1509B. C.)印度说一切有部的大论师、《发智论》之著者。又作迦底耶夜那子、迦陀衍那子、迦旃延尼子、迦毡延尼子、迦多衍那、迦旃延。意译剪剃种、剪剔种、文饰、好肩、肩绳。出身于印度婆罗门名门。智慧利根,尽读三藏内外经书,欲解佛语,故作《发智论》二十卷。该论为说一切有部之根本论典,颇为著名。后有五百大阿罗汉就此论加以注解,而成《大毗婆沙论》二百卷。说一切有部之理论基础,乃告确立。因此,迦多衍尼子可谓为说一切有部的理论奠基者。
关于其师承,古有数说,《三论玄义》云(大正45‧9b)︰“优婆崛多付富楼那,富楼那付寐者柯,寐者柯付迦旃延尼子。”此等传承,今人印顺以为不足采信。(参见附录)
◎附︰印顺《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》第三章第二节(摘录)
说一切有部,并不限于阿毗达磨论师,然阿毗达磨论师,确为说一切有部的主流。所以造《阿毗达磨发智论》的,奠定说一切有部的论义的迦旃延尼子(Kātyāyanīputra),就被推为说一切有部的创立者。迦旃延尼子,奘译作迦多衍那子。他的学统传承,《三论玄义》说(大正45‧9b)︰“优婆崛多付富楼那,富楼那付寐者柯,寐者柯付迦旃延尼子。……三百年初,迦旃延尼子去(出字的讹写)世,便分成两部︰(一)上座弟子部;(二)萨婆多部。”
《三论玄义》的传说,不知有什么根据?然富楼那(Pūrna)与寐者柯(Mecaka),就是《大庄严经论》的富那与弥织,《萨婆多部记》的富楼那与弥遮迦或蜜遮迦。都是西元一世纪间的大师,传为迦旃延尼子的师承,显然是不足采信的。《出三藏记集》卷十二《萨婆多部记》(中有旧记所传,及齐公寺所传二说,多有同异),也有一传说(大正55‧89a)︰
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─┐
│旧记所传 │齐公寺所传│
├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┤
│优婆掘 │优婆掘 │
│慈世子(菩萨)│ │
│迦旃延 │迦旃延 │
└───────┴─────┘
依《旧记》所传︰优婆掘(Upagupta)与迦旃延(尼子)间,有慈世子菩萨,事迹不可知。考《大毗婆沙论》,有名“尊者慈授子”(Maitreya-datta-putra)的,凉译《毗婆沙论》作“弥多达子”。慈授子初生时,就会说“结有二部”。堕在地狱中,还能说法度众生。传说中的慈授子,是一位不可思议的大德。我以为︰迦旃延尼子所承的慈世子菩萨,就是这位慈授子;世是受字草写的讹脱。
迦旃延尼子所造的《发智论》,在说一切有部论宗中,或以为是佛说的,或以为本是佛说,而由迦旃延尼子纂集传布的。所以,《发智论》被尊为《发智经》;作者迦旃延尼子,当然有着最崇高的地位。迦旃延尼子的事迹,除传说专宏阿毗达磨外,极少流传。造论的地点,如《大唐西域记》卷四说(大正51‧889b)︰“至那仆底国……答秣苏伐那僧伽蓝……如来涅槃之后,第三百年中,有迦多衍那论师者,于此制发智论焉。”
至那仆底(Cīnabhukti),在今Bisa河与Sutlej河合流处的南边。这里也有闇林(Tamasa&vana)僧伽蓝(印度寺院以此为名的,不止一处),为说一切有部的大寺之一。迦旃延尼子在这里造论的传说,似与《大毗婆沙论》的传说不合。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五说(大正27‧21c)︰“尊者造此发智论时,住在东方,故引东方共所现见五河为喻。”
《发智论》引恒河(Gaṅga)系的五河为比喻。《大毗婆沙论》的集成者,以为论主不引阎浮提(Jambudvīpa)的四大河,而说恒河系的五河,是因为在东方造论的缘故。东方,那就不能是至那仆底了。还有可以证明东方的,如《大毗婆沙论》卷十四说(大正27‧68a)︰“谓依世俗,小街,小舍,小器,小眼,言是灭街乃至灭眼。谓东方人见小街等,说言此灭。”
这是有关语言学的论证。《发智论》所说的灭(nirodha),是灭尽的灭,有世俗所说的灭。小街称为灭街,小舍称为灭舍,是东方所用的俗语。《发智论》主引用东方的俗语,那说《发智论》在东方造,是有很大的可能性了。说到东方,并非东印度。恒河以东的,如华氏城(Pāṭariputra)、阿瑜陀(Ayodhyā)一带,都是。如《顺正理论》说︰“东方贵此,实为奇哉!”在北方看来,恒河流域,都可说是东方的。如亚历山大(Alexander)侵入北印度时,听说prassi──东方,也就是恒河流域。这样,《大毗婆沙论》所说,与《大唐西域记》的传说,似乎不合。对于这,《婆薮盘豆法师传》,可以给我们提出一项解决的途径。如《传》说(大正50‧189a)︰“有阿罗汉,名迦旃延子,母姓迦旃延,从母为名。先于萨婆多部出家,本是天竺人,后往罽宾国。(中略)与五百阿罗汉,及五百菩萨,共撰集萨婆多部阿毗达磨,制为八伽兰他,即此间云八干度。”
传说迦旃延(尼)子,在罽宾共集八伽兰他,显然与罽宾编集《大毗婆沙论》的传说相淆混;但说迦旃延(尼)子“本是天竺人”,是非常重要的。天竺与罽宾,在中国史书是有差别的。天竺指恒河流域,及南方。如迦旃延(尼)子是天竺人──东方人,当然熟悉恒河系的五河,与东方人的俗称。迦旃延尼子引用恒河系的五河,东方的俗语,不一定能证明他在东方造论,却可以信任他是从东方来的。如解说为︰迦旃延尼子是东方──天竺人,到北方至那仆底造论,那就可以解说《大毗婆沙论》《大唐西域记》所传的矛盾了。
迦旃延尼子的时代,也就是《发智论》撰集的时代,说一切有部论宗确立的时代。依《异部宗轮论》,应为佛灭“三百年初”。《大唐西域记》作“三百年中”,普光传说“三百年末”。《发智论》为确立说一切有部论宗宗义的根本论,时代不能过迟。玄奘传说为“三百年中”,较为近理,约为佛灭二五0年前后。这是说一切有部的传说,应依说一切有部的传说来推定。阿育王立于佛灭一一六年,为西元前273年顷。这样,佛灭二五0年前后,就是西元前150年前后。以西元前150年顷,作为迦旃延尼子造论的年代,当不会有太大的距离。至于《婆薮盘豆法师传》的佛灭五百年说,那是误以为《大毗婆沙论》编集的时代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