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迦尸国(梵Kāśi,巴Kāsi)


  中印度古国。位于摩揭陀国之西,为古印度十六大国之一。又作伽尸国、加尸国、迦私国、伽翅国、迦夷国、迦施那国、迦赦国、伽奢国。又译光有体国、芦苇国。《慧琳音义》卷二十二云(大正54‧444b)︰“迦尸者,西域竹名也,其竹堪为箭笴,然以其国多出此竹,故立斯名。其国即在中天竺境,憍萨罗国之北邻,乃是十六大国之一数也。”
  《大唐西域记》称此国为婆罗□斯国。其都城为婆罗□斯(Bārāṇasi),即现今的贝那勒斯市,为婆罗门教与佛教之圣地。相传在迦叶佛之世,由汲毗(Kiri)王所统治,于佛陀时代,则附属于憍萨罗国。《本生经》第三卷记述憍萨罗国王Dabbasena捕获婆罗□斯王,而占领此国。又同书及巴利《律藏》〈大品〉第十品等则记载相反的说法,说此国国王征服憍萨罗。而巴利《法句经注》(Dhammapa-da-aṭṭhakathā)载,波斯匿王之妹以迦尸村为嫁妆,嫁给频婆娑罗王。及后阿阇世王弑频婆娑罗王,即王位,波斯匿王妹乃悲不自胜而薨逝。波斯匿王闻而大怒,遂没收该村,并与阿阇世王交战。后言和,并退还该村。
  又,波罗□斯鹿野苑为佛成道后,化度五比丘之处,故闻名于世。
  ◎附︰憍桑比〈佛世时印度十六国的政治形势〉(摘录自《现代佛教学术丛刊》{61})
  迦尸国的首都是波罗奈斯城(Vārānanī)。从《本生经》中,人们知道迦尸国的历代国王大部分叫做梵施(Brahmadatta)。虽则关于他们的统治制度知道不多,但这些是知道的︰迦尸国的历代国王都是很慷概的;那里的工艺有很好的发展。在佛陀时代,那儿的精美物品被称作“迦尸迦”(Kāsika,迦尸国出品的──译者)。其次,“迦尸迦衣料”、“迦尸迦旃核”等词散见于三藏文献中的许多地方。波罗奈斯的马军王(Aśvasena)的瓦摩夫人(Vāmā Ranī)是耆那教第二十三祖胁主(Pārsvanatha)的生母。胁主在乔答摩佛陀降生前大约二四三年就开始说教传道。因此,我们可以说,迦尸国的历代国王们不仅在工艺上发展,而且在宗教思想上,也是先进的。然而,到了佛陀时代,这个国家在完全丧失独立后合并到憍萨罗国。像“鸯伽──摩揭陀(Anga-Magadha)”这个复合名称一样,“迦尸──憍萨罗(Kāsī Kosala)”这个复合名称也流行起来。
  [参考资料] 《长阿含经》卷一、卷五、卷二十二;《中阿含经》卷十二、卷十七、卷五十;《增一阿含经》卷一、卷六、卷十六;《杂阿含经》卷三十;《有部毗奈耶破僧事》卷六;《善见律毗婆沙》卷八;《撰集百缘经》卷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