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迦湿弥罗国(梵Kaśmīra,巴Kasmīra,藏Kha-che)


  位于西北印度的古国。又称羯湿弥罗国、罽湿弥罗国、个湿蜜罗国、个失蜜。意译阿谁入国、阿谁人国。或称迦叶蜜多、罽宾那、劫宾。位于犍陀罗的东北方,喜马拉雅山麓,即今之喀什米尔地方。《汉书》作罽宾,《唐书》称个失蜜、迦湿弥罗。
  依《善见律毗婆沙》卷二所述,阿育王曾派遣末阐提(Majjhantika)至罽宾传道。此国盛行以说一切有部为中心的教学,为上座部佛教的据点。阿育王之后,经三世有迦腻色迦王,曾召集世友等五百圣贤在此编集《大毗婆沙论》。其后为“纥利多”族所征服,佛教遭迫害而衰退,印度教在此时有所发展。未几,睹货罗国呬摩呾罗王成为迦湿弥罗王,讨伐“纥利多”族,再兴佛法。
  西元七世纪初,玄奘游至此国时,此国有伽蓝百余所,僧徒五千余人,另有四窣堵波,皆系阿育王所建。而且相传国内有收藏佛牙的窣堵波、僧伽跋陀罗制《顺正理论》的旧伽蓝、索建地罗作《众事分毗婆沙论》的伽蓝、收藏大食罗汉之舍利的石窣堵波、布剌拏论师作《释毗婆沙论》的商林伽蓝等。近邻的僧诃补罗、乌剌尸、半笯嗟及曷逻阇补罗等诸国,皆隶属迦湿弥罗,呾叉始罗国亦为其附庸。唐肃宗乾元二年(759),悟空奉勒出使迦湿弥罗,其时此国有伽蓝三百余所,灵塔瑞像其数颇多。及十四世纪,回教势力入侵。至今日该地住民大部分为回教徒。1846年该地成为英国的藩属,1947年印度与巴基斯坦分别独立后,喀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在印、巴两国之间争论不已。若以现代印巴二国的疆域来衡量,古代的迦湿弥罗国领土,大约分布在现代印度的西北部与巴基斯坦的东北部。
  佛典中,有关迦湿弥罗的记述不少。如《莲华面经》卷下云,佛灭后,罽宾国佛法兴,阎浮提之阿罗汉皆往彼国,犹如兜率天处。《大方等大集经》卷五十五〈月藏分〉分布阎浮提品有言,佛以罽宾那国付嘱怖黑天子等。《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》记载,迦诺迦伐蹉尊者与其眷属五百阿罗汉共住迦湿弥罗国。由此可知,此国佛教甚盛。
  又,从罽宾到中国的三藏,东晋时代有僧伽提婆、僧伽跋澄、弗若多罗、佛陀耶舍、昙摩耶舍、佛陀什。刘宋代有昙摩蜜多、求那跋摩。唐代有佛陀多罗、佛陀波利、宝思惟等人。彼等所译出的经论,有关《长》《中》《增一》等诸阿含,以及《十诵》《四分》《五分》等诸律与小乘阿毗昙,为数甚多。若依《出三藏记集》卷七、卷十四、卷十五等处所述,竺法护、佛陀耶舍、法勇等诸师于罽宾得《贤劫经》《观世音受记经》等经。可知西元三世纪左右,该国即曾流传大乘经典。
  [参考资料] 《大般涅槃经》卷九;《法句譬喻经》卷二〈恶行品〉;《大唐西域记》卷三、卷四;《宋高僧传》卷三;《汉西域图考》卷六;《古今图书集成》〈边裔典〉卷五十三;《慧超往五天竺国传笺释》;羽溪了谛着‧贺昌群译《西域之佛教》;A. Cun-ningham《Ancient Geography of India》;A. Stein《Memoire on Ancient Geography of Kásmir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