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通容(1593~1661)
明末名僧。福建省福州府福清县人,号费隐。俗姓何,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。自幼英异绝伦,六岁入乡校学《孟子》,十四岁随镇东三宝寺慧山出家,翌年侍从慧山迁至福州华林寺。万历三十九年,于建昌寿昌寺参访无明慧经,看破“狗子无佛性”的话头,不久后参访博山(无异元来)。二十四岁时,从云门寺湛然圆澄受具,随侍十数年。天启二年(1622),见密云圆悟于吼山,蒙痛棒七次,伎俩知解一时冰释。翌年栖隐于姚江陈贤岭,阅诸书而毫无所得,乃焚己所著之《金刚合论》及《颂古水盐集》等书,登天山再觐圆悟。
天启五年,于茶洋山构庵而栖。七年,圆悟任浙江广慧寺住持时,师受命居于该寺西堂。崇祯三年(1630),从圆悟迁至福建黄檗山万福寺。翌年七月禀源流衣拂。圆悟命其主持广慧寺,师固辞不受。六年十月,师四十一岁时,入住黄檗山。三年后辞职,结夏于建宁地藏院。旋驻锡于温州法通寺,不久,又主持广慧寺。
清‧顺治二年(1645)五十三岁时,师退居于武林黄鹤直指庵。翌年十月补天童山觉王寺席,集众一千五百余人,大振圆悟之法道。六年移住超果院,翌年再应檀越之请,驻锡于崇德县福岩寺,再兴真歇清了之道场。同年秋于小昆山起草《五灯严统》稿,十一月转赴杭州径山万寿禅寺,将荒废之祖庭大加复兴,门风严峻,四方卓出。十年闰六月五日,完成《五灯严统》二十五卷,刊出之后,引起禅门之批驳与论难。翌年春,师著《解惑编》一卷,以答诸方之议。十二年二月退休于虞山维摩寺,翌年九月入尧峰院,十四年再度驻锡于福严寺,大建诸堂。
师于顺治十八年(一说是十七年)三月二十九日入寂,年六十九。遗骸收于万福寺西隅天柱峰山麓之塔中。嗣法有隐元隆琦等六十四人。著作除上述者外,尚有《祖庭钳锤录》二卷、《般若心经斫轮解》一卷、《丛林两序须知》一卷、《宗门杂录》一卷、《渔樵集》一卷、《语录》十四卷(隐元隆琦等编)、《别集》五卷(同上,以上现存)、《禅门金錍》一卷、《黄檗勘语》一卷、《曹溪源流颂》一卷、《辟谬》一卷、《挂瓢集》一卷。
[参考资料] 《径山费隐和尚纪年录》;《祖庭指南》卷下;《高僧摘要》卷一;《五灯全书》卷六十五;《续灯正统》卷三十二;《宗统编年》卷三十二;《续指月录》卷十九;忽滑谷快天《禅学思想史》卷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