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那先(梵Nāgasena,巴Nāgasena,藏Klu Ḥi sde)
西元前二世纪后半之印度佛教高僧。系以曾向希腊后裔之弥兰陀王讲说佛法而闻名于史乘之名僧。生卒年不详。梵名音译那伽斯那、那伽犀那。又译龙军。中印度雪山(Himā-laya)山麓羯蝇揭罗村(Kajaṅgala)婆罗门之子。
七岁习三吠陀。十五、六岁时,投舅父楼汉(Rohana)为沙弥,受诸经要旨。未几,学《论事》(Kathā-vatthu)及七部阿毗昙。二十岁(一说二十四岁),就和郸寺(Vatta-niya)頞波曰(Assagutta)受具足戒。后证阿罗汉果。其后,至北印度舍竭国(Sāgala)谒弥兰陀王,应王之问,解说经论深义,此事见载于《那先比丘经》(南传巴利文名为《弥兰陀王问经》)。又,《俱舍论》卷三十、《杂宝藏经》卷九〈难陀王与那伽斯那共论缘〉等,亦载录此事。
师之学系不详,但不出小乘佛教之范畴。然而,圆测《解深密经疏》卷一云(卍续34‧586下)︰“那伽犀那,此云龙军,即是旧翻三身论主。彼说佛果唯有真如及真如智,无色、声等粗相功德。”又,窥基《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述记》卷一亦同出此说,则师应为大乘论师。就此,《俱舍论增明记》举出龙军当有大乘、小乘二人之说。此外,其与十六罗汉中之那伽犀那尊者是否同为一人,则不详。
[参考资料] 《华严经探玄记》卷一;《四分律疏饰宗义记》卷十(本);《成唯识论了义灯增明记》卷一;《大乘佛教史论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