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那揭罗曷国(梵Nagarahāra)


  北印度之古国。位于犍驮逻西边,即今日阿富汗境内之喀布尔河流域。又作那伽罗曷、那揭罗喝、那迦罗诃、那伽罗阿、那干诃罗、那竭呵、那竭。系丝路进入印度的必经要道,自古即有甚多商人、巡礼僧等,往来其间。据考证,此地自纪元前后至十三世纪间,文化隆盛;尤其在贵霜王朝时,佛教甚为普及。城内有安置佛齿、佛发、佛顶骨等佛陀遗物的精舍。此外,附近有燃灯佛为释尊授记之处、佛留影窟、佛足石等。又,首都南方八公里附近的巴格遗迹有塑像群,系四世纪初犍驮逻美术的代表作。
  法显、玄奘、义净等入竺僧,均尝造访此国。依彼等游记所载,可知此国于四、五世纪左右,盛行佛教;至七世纪时,臣属于迦毕试(Kapiśa)国。之后,佛教乃逐渐衰退。
  [参考资料] 《大唐西域记》卷二;《高僧法显传》;《洛阳伽蓝记》卷五;《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卷二;《释迦方志》卷上;《解说西域记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