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那连提黎耶舍(梵Narendrayaśas;490~589)


  北印度乌场国人。姓释迦,属刹帝利种。又称那连提耶舍,或简称耶舍。又译尊称。十七岁出家。二十一岁受具足戒。其后周游各国,巡礼佛陀圣迹。足迹北至雪山、南达师子国。后驻锡竹园寺十年,受一尊者晓谕而返回印度。不久又行化于雪山。曾因诵观音神咒而免于贼害。至芮芮国,逢突厥之乱,遂断绝归国之志。
  北齐‧天保七年(556)师抵达邺城,受文宣帝厚遇,住天平寺译经。尝译出《月灯三昧经》《大悲经》《施灯功德经》《大集须弥藏经》等经,共计五部四十九卷。后任昭玄都,随即转任昭玄统。并以所获供禄从事慈济工作。且于汲郡西山建立三寺,以收留染患厉疾之男女。后周‧建德四年(575)武帝伐齐,为避兵乱,乃流离数年之久。
  隋一统天下后,师依敕驻锡大兴善寺。开皇二年(582),再度与昙延等三十余人共同译经。后住广济寺。九年八月示寂,寿满百岁。沙门彦琮曾为师作纪传。其所译典籍除上列者外,另有《大方等日藏经》十五卷、《大方等大集月藏经》十二卷、《菩萨见实三昧经》十四卷、法胜《阿毗昙心论》七卷等。就中,《大方等大集月藏经》对当时人及后世有甚大影响。吉藏、信行、道绰、善导等人,即曾依此经讲述末法思想。
  [参考资料] 《法经录》卷一;《历代三宝纪》卷九、卷十二;《续高僧传》卷二;《开元释教录》卷六、卷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