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那那克(梵Nānak;1469~1538)
印度锡克教之始祖。该教教徒尊称之为“古鲁‧那那克”。生于印度旁遮普省拉合尔近郊。幼时即通晓《吠陀》圣典,擅长波斯语,喜好禅思,后涉猎印度教圣者的赞歌及与回教系统苏非(Sūfi)教有关的文献。受到使用当时地方语言之宗教诗人(尤其是喀比尔,Kabīr)很大的影响。三十岁时出家,并游历北印度各地,以印度语及旁遮普语的混合语,宣扬最高神哈里(Hari)之教,颇受印度教徒及回教徒的拥护。
氏所宣扬的教义,并没有体系,但与毗湿奴派同样信守严格的一神教信条,认为神唯有一神,须透过冥思以信仰此神。其思想虽亦承袭印度教有关业与轮回的观念,但否定唯一神化身说,并禁止偶像崇拜、苦行,且鼓励信徒从事职业,过一般生活。那那克著有诗集《Japjī》《Nirākāra-mīmāṃsā》《Adb-huta-gīta》等书。其中《Japjī》收录在锡克教根本圣典《ādi Granth》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