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邪见(梵mithyā-dṛṣṭi,巴micchā-diṭṭhi,藏log-par lta-ba)


  五见之一,十恶之一,十随眠之一。指否定善恶因果理法的僻邪见解。如《入阿毗达磨论》卷上云(大正28‧983a)︰“若决定执无业、无业果、无解脱、无得解脱道,拨无实事,此染污慧名邪见。”《俱舍论》卷十九(大正29‧100a)︰“于实有体苦等谛中,起见拨无名为邪见。”《成唯识论》卷六(大正31‧31c)︰“邪见谓谤因、果、作用、实事,及非四见诸余邪执。”
  《大毗婆沙论》卷四十九主张邪见以无为其行相,文云(大正27‧255c)︰
  “问︰若尔五见皆邪推度,何独说此为邪见耶?答︰依别行相立此名故。别行相者,谓无行相。若不依此而立名者,则应五种皆名邪见,五见皆是邪推度故。然无行相过患尤重故,唯依此立邪见名。”
  又谓邪见是坏事者,是谤因果、三宝者,是坏法恩、生恩等二恩者,是起法怨、生怨等二怨者,是坏现量者,是暴恶之见,故别立名。《成唯识论》卷六(大正31‧31c)︰
  “此见差别,诸见趣中有执前际二无因论、四有边等、不死矫乱,及计后际五现涅槃。或计自在、世主、释、梵及余物类常恒不易,或计自在等是一切物因,或有横计诸邪解脱,或有妄执非道为道,诸如是等皆邪见摄。”
  此谓外道诸见中,二无因论为集谛下的邪见,五现法涅槃等则为灭谛下的邪见,四有边等是苦灭二谛下的邪见,计自在、世主等是苦谛下的邪见,妄执非道等是道谛下的邪见,不死矫乱则是四谛下的邪见;即总明邪见是对于四谛之理作邪推度,而拨无四谛之理的见解。
  [参考资料] 《法蕴足论》卷一、卷十一;《阿毗昙甘露味论》卷上;《成实论》卷七〈邪行品〉、卷十〈邪见品〉;《瑜伽师地论》卷八;《佛性论》卷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