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邬阇衍那国(梵Ujayana,巴Ujjeni)


  位于古印度摩揭陀国西南之古国名。又作优禅耶尼国、温逝尼国、优善那国、郁支国。希腊文献称此地为Ozene;在佛陀时代,此地为印度十六大国之一阿槃提(Avanti)国的首都。即今尼布德哈河(Nerbuddha)北方之摩尔瓦(Malwa)地方。自古以来,该地即以印度教圣地而知名于世,为七大圣地之一。西元初至四世纪末期间,此地为天文学及其他印度科学的中心,相当有名。
  相传阿育王为太子时,曾任此地(当时为邬阇衍那国)的副王。西元初至四世纪时,西克夏特拉巴(Kṣatrapa)王朝统辖此地。笈多王朝超日王(Vikramāditya,即旃陀罗笈多二世,375~414在位)的宫廷亦设于此。此外,佛弟子迦旃延、莲华色比丘尼,以及译经家真谛三藏,相传皆是此国人。七世纪时,玄奘曾至此国。其《大唐西域记》卷十一记此国之状,云(大正51‧937a)︰
  “周六千余里,国大都城周三十余里,土宜风俗同苏剌佗国,居人殷盛,家室富饶。伽蓝数十所,多以圮坏,存者三五,僧徒三百余人,大小二乘兼功习学。天祠数十,异道杂居。王,婆罗门种也,博览邪书,不信正法。去城不远有窣堵波,无忧王作地狱之处。”
  [参考资料] 《五分律》卷四;《岛史》第六章;A. Cunningham《The Ancient Geography of India》;S. Beal《Buddist Records of The Western World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