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醍醐(梵maṇḍa、sarpi-maṇḍa,巴maṇḍa、sappi-maṇḍa)


  五味之一。由熟酥精制而成,在古代印度,被认为是味中极品、诸病妙药,因此常被用来比喻真实教之最胜法门,或拟喻具有常、乐、我、净四德的涅槃妙法。在天台宗之五时判教中,佛在第五时于灵山会上说《法华经》,开前三教、令四味之权归一乘圆妙之实,复说《涅槃》而扶律谈常,故对此时之教法,该宗即以醍醐味喻之。《法华经科注》卷一云(卍续48‧713下)︰“如醍醐上味,纯一无杂。”
  此外,《奈女耆婆经》云(大正14‧904b)︰“醍醐治毒,毒病恶闻醍醐是也。”南本《涅槃经》卷十三亦云(大正12‧690c)︰
  “譬如从牛出乳,从乳出酪,从酪出生酥,从生酥出熟酥,从熟酥出醍醐,醍醐最上,若有服者,众病皆除,所有诸药悉入其中。善男子!佛亦如是。从佛出十二部经,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,从修多罗出方等经,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蜜,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,犹如醍醐,言醍醐者喻于佛性,佛性者即是如来。善男子!以是义故,说言如来所有功德无量无边,不可称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