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释氏
为出家人、佛教徒或佛门之泛称。原谓出家僧尼须舍其本姓,改以“释”为姓,故以“释氏”为出家人之泛称。此系东晋‧道安所首倡。按,佛法初来中土时,境内之外国沙门多以国家、种族之名为其名号之首字;汉僧则用俗姓,或依师之姓。至东晋,道安以为,佛以释迦为氏,故凡出家为僧者,亦理应从佛之氏,即姓“释”。尔后《增一阿含经》译出,该经卷二十一云(大正2‧658c)︰
“四大河入海已,无复本名字,但名为海。此亦如是,有四姓,云何为四?刹利、婆罗门、长者、居士种,于如来所剃除须发,着三法衣,出家学道,无复本姓,但言沙门释迦子。”
此说之意义与道安之说大略相符。从此,出家人“以释为姓”遂成常规。如梁、唐、宋、明各朝高僧传,以及日本之《元亨释书》《本朝高僧传》等书所收录之诸僧皆冠有释姓。其后释氏乃成为僧尼的通称,又逐渐引申为佛教徒或佛门之泛称。
日本至明治五年(1872)时,下令僧尼皆须复俗姓。七年,更被编入一般民户,“释氏”之制乃告废除。
[参考资料] 《摩诃僧祇律》卷二、卷十;《高僧传》卷五;《开元释教录》卷一;《释氏要览》卷上;《禅林象器笺》〈称呼门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