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金刚山


  朝鲜第一名山。位于江原道淮阳府之东。标高一千六百余公尺,有一万二千峰。又名皆骨峰。因山中多枫树,故又称枫岳。又因新译《华严经》卷四十五〈菩萨住处品〉谓,金刚山为法起菩萨常住说法之处,故古来朝鲜僧侣多入此山建庵修行,此山遂成为朝鲜佛教之圣地。
  全山分内金刚、外金刚二部份,皆由白石构成。因受河水侵蚀,峰峦极为险峻,河水所到之处,即成飞泉急湍。岩白水清,枫叶为彩,堂塔隐现其间,风景之美堪为半岛之最。此山中央有高丽太祖所创建的正阳寺,寺中有歇酝楼,地形殊胜。寺北有万瀑洞九潭之胜景,洞壁有杨士彦所题“蓬莱枫岳元和洞天”八大字。字画飞动,栩栩如生。内有摩诃衍的普德窟,凌驾虚空而成,结构奇特。
  山南有良安、表训二寺,寺中收藏许多元朝以降的古器。西北有灵源洞,自成一境。东称四水沽。过此,则为榆□寺,乃朝鲜三十一本山之一。寺东北方有九龙洞大瀑布,瀑布从高峰飞下,截分九层,据称每层皆有一龙守护,故称九龙洞大瀑布。
  全山之寺院除上述之外,另有长安寺、钵渊寺、神溪寺等。其中,以新罗‧法兴王元年(514),真表所创建的长安寺为本山造寺之始。其后,文武王(661~680)营建义湘、表训、怀正等寺刹。此后本山遂成为朝鲜佛教的大丛林,现今尚存于山上的大小寺院,数量颇多。
  [参考资料] 《东国舆地胜览》卷四十七;《朝鲜寺刹史料》卷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