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金刚座(梵vajrāsana,藏rdo-rje-gdan)
即释尊成道时所坐之座。又作金刚齐,或称菩提道场。位于中印度摩揭陀国伽耶城的南方。古来即被视为圣地而著名于世,前来礼拜者颇多。近代多称此地为佛陀伽耶,以别于婆罗门教之圣地伽耶城。
相传金刚座位于三千世界之中央,下彻金轮,极为坚固,故诸佛选此地为成道之座。《大唐西域记》卷八云(大正51‧915b)︰
“菩提树垣正中有金刚座,昔贤劫初成与大地俱起,据三千大千世界之中,下极金轮上侵地际,金刚所成,周百余步,贤劫千佛坐之而入金刚定,故曰金刚座焉。证圣道所,亦曰道场。大地震动独无倾摇,是故如来将证正觉也。历此四隅地皆倾动,后至此处安静不倾。”
然今存于印度佛陀伽耶之菩提树下之金刚座,乃后代所仿造,真迹之金刚座早已被埋没于塔下。
[参考资料] 旧译《华严经》卷一;《佛本行经》卷三;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三十;《南海寄归内法传》卷三〈经行少病〉;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》卷三;《大智度论》卷三十四;《俱舍论》卷十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