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金刚(梵vajra,巴vajira,藏rdo-rje)
音译缚日罗、伐阇罗、跋析罗、缚左罗、越阇等。以坚固为义时,指金铁的铿锵。《梵网经古迹记》卷二云︰“金中精牢曰金刚。”即指此而言。一说金刚有六种,青色能消灾厄,喻般若能除业障;黄色随人所须有无漏功德;赤色对日出火;白色能清浊水;空色令人行坐空中;碧色能消诸毒,如以智慧除灭三毒。
圆晖《金刚经疏》云,晋代由敦煌所进的金刚,色紫,切玉如泥。此处所指,应是现在的金刚石。
在印度,金刚被列为转轮圣王的七宝之一,其体坚固,任何物质都不能破坏,但能破坏一切物。经论中常常以此作为譬喻;如所谓的金刚喻定、《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等。《金刚仙论》卷一云,其体坚实能破万物,万物不能坏于金刚。北本《涅槃经》卷二十四曾广列金刚之涵义。《大乘义章》卷九谓金刚有十四德︰能破、清净、体坚、最胜、难测、难得、势力、能照、不定(置日中,颜色不定)、主(众宝之主)、能集(若得金刚,一切宝物自然汇集)、能益、庄严、无分别(虽有众德,但无分别)。此外,《大智度论》卷四十五、《十住毗婆沙论》卷十等亦有其说。然而,此金刚虽然坚固,但若置于龟骨上,以山羊角敲击,仍可击破;此说出自《大智度论》卷三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