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金城公主(?~739)


  唐太宗的曾孙女,雍王守礼之女。唐中宗景龙二年(708),吐蕃王赤德祖赞(又作弃隶缩赞或墀德祖赞)向唐室请婚,未蒙允许。后来,唐朝为了安定西陲,答应联婚,诏以金城公主下嫁。睿宗时,吐蕃遣使贡献厚礼,并请以河西九曲之地划为金城公主汤沐之所,睿宗许之。金城公主为虔诚佛教徒,携带甚多佛典、僧人及药方入藏。此外,并修复文成公主所建之小昭寺。其子赤松德赞亦盛弘佛教。
  ◎附︰王森《西藏佛教发展史略》第一篇(摘录)
  金城公主在藏时,除致力于维护外地在藏之佛教徒,有意引佛教入藏外,更重要的是她曾竭力促进唐蕃和好。也曾致力于传内地儒术于西藏。曾遣使入唐奏请玄宗赐《诗》《礼》《左传》《文选》等书。派遣吐蕃贵族子弟入长安附国子学读儒书,自文成公主到藏以来,六七十年间,似仍继续。据汉文史料记载,此时藏人似颇慕习汉风。此时更有大量藏人来内地学医,并翻译了大量医书为藏文,相传藏医主要典籍《居希》也是金城在藏时延致汉、印、于阗等地医生共同编译而成,而其医理,则以汉医理论为主,如寸、关、尺等字皆缘用汉字字音。看起来,唐蕃文化交流,到此时似仍以儒术、医历、技艺、音乐等为其主流,佛教在内地,当时虽曾显赫一时,但其对西藏的影响仍处于不重要的地位。
  到墀德祖赞晚年,相传他曾派桑希(sbasang-shi)等人(或谓桑希为留藏汉人后裔)到长安取佛经,此时吐蕃赞普已经重视佛教。但直到此时,尚无藏人出家为僧,藏地也还没有有规模的寺院。唐‧开元年间,新罗僧人慧超曾去印度,后越葱岭于721年返抵安西,所著《往五天竺国传》中说︰“至于吐蕃,无寺无僧,总无佛法。”虽其所记时代稍早二三十年,但也可以反映这一时期佛教在西藏居于无足轻重的情况。
  [参考资料] 《西藏王统记》第七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