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钵罗耶伽(梵Prayāga)


  中印度古国名,位于恒河与阎牟那河的交会点,波罗奈国之西。《大唐西域记》卷五云(大正51‧897a)︰
  “钵逻耶伽国,周五千余里。国大都城,据两河交,周二十余里。稼穑滋盛,草木扶疏,气序和畅,风俗善顺。好学艺,信外道,伽蓝两所,僧徒寡少,并皆习学小乘法教。天祠数百,异道寔多。”
  都城西南之赡博迦华林中,佛降伏外道处,有阿育王塔一座;而提婆菩萨作《广百论》,挫破小乘、外道之处,则建有伽蓝。城东河畔之大施场,当玄奘旅印时,戒日王于此处喜舍五年之积财,普施三宝及孤独贫穷者。
  西元十六世纪后半,回教王阿克巴(Akbar)曾筑城于此,今尚存旧城砦及刻有阿育王法勒的石柱一座。又,《西域记》中曾提及的大树,今尚可见,系民间信仰之对象。此地至今仍是印度教徒崇拜之处。
  [参考资料] 《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卷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