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长者(梵śreṣṭhin、gṛha-pati,巴seṭṭhi,藏tshoṅ-dpon)


  (一)在印度,称积聚资产的富豪为长者,如须达长者、月盖长者等。或指年高德劭者,如《杂阿含经》卷五说,那拘罗(Nakulapitā)长者一百二十岁,年耆而根熟。经典中,常以长者为对告众或佛晓喻之对象,如《维摩诘所说经》卷上云(大正14‧537a)︰“一时佛在毗耶离庵罗树园(中略),尔时毗耶离城有长者子,名曰宝积,与五百长者子俱,持七宝盖来诣佛所,头面礼足。”《增一阿含经》卷三〈清信士品〉云(大正2‧559c)︰
  “第一智慧,质多长者是。神德第一,所谓犍提阿蓝是。降伏外道,所谓掘多长者是。能说深法,所谓优波掘长者是。恒坐禅思,呵侈阿罗婆是。降伏魔宫,所谓勇健长者是。福德盛满,阇利长者是。大檀越主,所谓须达长者是。门族成就,泯兔长者是。”
  又,《法华经文句》卷五(上)谓长者有三种︰(1)世间长者︰具备姓贵、位高、大富、威猛、智深、年耆、行净、礼备、上叹、下归等十德(称长者十德)。(2)出世长者︰即佛陀。盖佛从真如实际生,功成道着,十号无极,法财万德悉具满,十力雄猛,能降魔制外,一心三智无不通达,七种方便皆依止,故名出世大长者。(3)观心长者︰即具有观心之智者。盖观心之智从实相出,了知三谛含藏一切功德,能以正观之慧降伏爱染,彻见中道与权实等事理诸法,故名观心长者。
  此外,在中国或日本,对耆年有德之人亦称之为长者。
  (二)指日本东寺之上座。承和三年(836),空海弟子实慧被任命为东寺长者,此为东寺长者之首例。尔后,真济、真雅、宗睿及真然等相继承之。其后,由仁和寺、大觉寺、三宝院及劝修寺四门迹中,选其戒腊(受戒后之年数)最高者,方得担任此职。
  [参考资料] (一)《杂阿含经》卷五;《增一阿含经》卷三〈清信士品〉;《法华经》卷二〈譬喻品〉;《翻译名义集》卷五〈长者篇〉;《大般涅槃经疏》卷八;《法华义疏》卷五。(二)《元亨释书》卷三;《东宝记》卷七;《东寺长者并高野检校等次第》;《东寺长者拜堂记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