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阇那崛多(梵Jñānagupta;523~600)


  陈隋时代之译经僧。意译德志、至德、佛德、志德。北印度犍陀罗国富留沙富罗城人,出身刹帝利种。幼发道心,入大林寺出家。年二十七志于东游弘法,经渴啰般陀、于阗等地。北周‧武成二年(560)抵长安,止住于草堂寺。其后,所下诏造四天王寺令住。北周武帝破佛之际,师逃往突厥避难。武平六年(575),与北齐僧宝暹、僧邃等十人共赴西域求经,得梵本二六0部。
  隋‧开皇元年(581)佛教复兴,文帝遣使请还。并令住洛阳大兴善寺,从事译经工作。沙门昙延二十余人辅之。开皇二十年示寂,世寿七十八。
  师道性纯厚,神志刚正,博通三藏,遍学五明,咸受士庶道俗钦重。译出经典多达三十七部一七六卷。
  [参考资料] 《历代三宝纪》卷十一、卷十二;《续高僧传》卷一、卷二;《开元释教录》卷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