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阎浮树(梵jambu,巴jambu,藏Ḥdsam-bu、dsam-bu)


  音译又作赡部、剡浮、琰浮、谵浮、染部或□谟。属桃金娘科的落叶乔木。学名为Eugenia Jambolana。分布于印度、锡兰及马来半岛。叶长四五寸,叶脉密,叶面颇平滑。花是聚散花,密生,形微小。果是浆果,呈紫色,大如雀卵或鸠卵。味酸涩中带甘,可食。枝干色稍白,木理密,质坚,可作器具,木皮可作褐色染料。
  据南本《涅槃经》卷九所述,阎浮树一年有三变,有时生花,光色敷荣;有时生叶,滋茂蓊郁;有时凋落,状似枯死。《善见律毗婆沙》卷十七说阎浮子,其形如沈□,紫色,酢甜。
  《立世阿毗昙论》卷一〈南阎浮提品〉云(大正32‧174c)︰
  “有树名曰剡浮,因树立名。名是洲地,曰剡浮提。此树生剡浮提地北边,在泥民陀罗河南岸。是树株本,正洲中央,从树株中央,取东西角,并一千由旬,是树生长,具足形容可爱,枝叶相覆,密厚多叶,久住不凋,一切风雨不能侵入。比丘!譬如装花鬘师,装饰花鬘及耳上庄严,其树形相可爱如是。上如华盖,次第相覆,高百由旬下本洪直,都无瘤节。五十由旬方有枝条,树身径刺,广五由旬,围十五由旬,其一一枝,横出五十由旬,间中□度一百由旬,周回三百由旬,其果熟时,甘美无比,如细蜂蜜,味甜难厌,果味如是,果大如瓮,其核大小,犹如世间剡浮子核。其上有鸟形,如大殿弥猴之形,如六十岁大象。是两鸟兽恒食其实,东枝果子,多落剡浮提地,少落水者;西枝果子,多落剡浮提地,少落水者;南枝果子,并落剡浮提地;北枝果子,悉落河中,为鱼所食。树根悉是金砂所覆。当春雨时,下不漏湿,夏则不热,冬无风寒。有乾闼婆及夜叉神,依树下住。”
  此外,《起世经》卷一、《慧苑音义》卷上亦有类似记载。此等树与印度等地现有之阎浮树不同,恐系印度人之想像,并非实物。
  [参考资料] 《翻译名义集》卷三;《长阿含经》卷十八;《大楼炭经》卷一;《起世因本经》卷一;《大智度论》卷三十五;《玄应音义》卷二十一;《释迦方志》卷上;《法华经玄赞》卷十(本);《慧琳音义》卷七十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