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阿奴律陀(梵Anawrahta,巴Anuruddha)


  缅甸蒲甘王朝(Pagan)的创建者。与莽应龙(Bayinnaung;1551~1581在位)、阿瑙帕雅(Alaungpaya;1752~1760在位),被称为缅甸“三大民族英雄”。又由于其对佛教的大力护持而被尊称为“缅甸的阿育王”。他是混修恭骠(Kunhsaw Kyaunghpyu)之子,即位后,首先统一群雄割据的局面,先后征服了南部的打端(Thaton)、西部若开族(Akyab)的阿拉干王国,并与北方的南诏国维持和平均势,为蒲甘王朝奠定了二四三年(1044~1287)的基业。当时王朝的领域,北起八莫(Bhamo),南滨大海,东部统领掸族诸部,西临北阿拉干,为缅甸最早统一的王国。
  除了扩张领土之外,阿奴律陀也开凿运河、振兴农业,使缅甸成为米粮之国。此外,其文化、宗教上的革新,更是缅甸史上前所未有的。由于打端得楞族高僧阿罗汉(Arhan)的影响,阿奴律陀热忱护持佛法,定佛教为国教,尊阿罗汉为国师,使上座部佛教盛行全国;更为“三藏”及“佛舍利”征伐打端,携回各种经典及文物,并迎请打端戒律庄严的上座部僧侣及工艺家。
  其后,阿奴律陀又依阿罗汉的建议,派遣僧团前往锡兰,迎请锡兰佛教完备的三藏,与打端的巴利三藏对照校订,重新抄写一部新的三藏。更兴建庄严宏伟的“三藏经楼”(Tri-piṭaka Library)供奉各种藏经。此外,阿奴律陀也在各地兴建佛塔佛寺、塑造佛像。蒲甘著名的“瑞大光佛塔”(Shwezigon Pagoda)即是此时(1059年)开始兴建的,到三十年后康吉达王(Kyanzittha)时代才告完工。在文化方面,阿奴律陀以蒙文及骠文为基础,创造了缅甸文字。
  凡此种种,不仅开创了蒲甘王朝兴盛的局面,也使它成为南传佛教文化的中心。阿奴律陀在位三十四年去世,由太子修罗(Sawlu)继位。
  [参考资料] 净海《南传佛教史》第二篇第二章〈蒲甘王朝时期的佛教〉;G. E. Harvey《History ofBurma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