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阿摩罗梵语辞典(梵Amara-kośa)


  书名。意为“amara的字库”。为印度Amara-siṃha所撰的梵语辞典《Nāmaliṅ-gānuśāsana》的通称。全书由三部构成,故又称为《Trikāṇḍi》。
  本书内容的第一部是收集有关神、天界、星、时的分类,思惟、感情、音乐、言语、舞蹈、地界、地狱等语汇;第二部是收有关水、海、鱼、植物、尺度、道、都市、山、蔬菜、男女、装饰品、四姓、疾病、宗教、战争、农事、商业等类的语汇;第三部是收人名、物名、同义语、同音异义语及有关词性的法则。全篇以anuṣṭubh调的韵文写成,总计包含一万三千个语汇。
  此书不仅是现存梵语类语及同音异义语的辞典中,首尾完备又最古的一本,亦是类书中的佳作,古来与《波你尼文法》齐名。相传有注释书五十部,其中最重要的是十一世纪Kṣīrasvāmin的注书。其他如十二世纪的Ma-heśvara、Subhūti(-candra)、Sarvānanda、十五世纪的Rāyamukuṭa所作注释亦颇有名。又在《西藏大藏经》〈丹珠尔〉中,也有Kirticandra的藏译本《Ḥchi-ba med-paḥimdsod ces-bya-ba》(梵名Amarakoṣa-nāma),及Harmapālabhadra藏译Subhūti的注释《Ḥchi-ba med-paḥi mdsod-kyi rgya-cherḥgrel-pa Ḥdod-Ḥjoḥi ba mo shes-bya-ba》(梵名Amarakoṣa-ṭikā-kāmadhenu-nāma)。
  作者Amara-siṃha又称为Amaradeva,或略称Amara,是佛教徒,但本书并未特别重视佛教语词。其生存年代不详,A.A. Mac-donell谓是在西元550至750年间,与迦里陀沙(Kalida%sa)等人同为笈多王朝超日王的九宝(nava-ratna)之一,不过无迹可考。又,Puruṣottaṃa著作的《Trikāṇḍa-śeṣa》,是《阿摩罗梵语辞典》的补遗。其书不仅收载许多佛教梵语,也采录碑铭及俗语,实是一部珍贵辞典。
  [参考资料] 《History of Sanscrit Literature》;《India’s Past-A Survey of her Literature,Religions Languages and Antiquities》;《Geschichte der indischen Literatur》Bd .Ⅲ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