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(梵anuttara-samyak-saṃbodhi,巴anuttara-sammāsambodhi,藏bla-na-med-pa yaṅ-dag-par rds ogs-paḥi byaṅ-chub)


  指佛的无上觉智。略称为阿耨三菩提、阿耨菩提。意译为无上正遍知、无上正真道、无上正等正觉、无上正等觉、无上正遍道。佛陀从一切邪见与迷执中解脱开来,圆满成就上上智慧,周遍证知最究极之真理,而且平等开示一切众生,令其到达最高的、清净的涅槃。此种觉悟为言语所不能表达,非世间诸法所能比拟,故称无上正等觉。慈恩大师于《般若心经幽赞》卷下云(大正33‧541c)︰“阿云无,耨多罗云上,三云正,藐云等,三又云正,菩提云觉,末伽名道,此不名也。无法可过故名无上,理事遍知故名正等,离妄照真复云正觉,即是无上正等正觉。”
  又,昙鸾《往生论注》卷下云(大正40‧843c)︰
  “阿名无,耨多罗名上,三藐名正,三名遍,菩提名道,统而译之名为无上正遍道。无上者,言此道穷理尽性更无过者。何以言之?以正故。正者圣智也,如法相而知故称为正智,法性无相故圣智无知也。遍有二种,一者圣心遍知一切法,二者法身遍满法界,若身若心无不遍也,道者无碍道也。经言︰十方无碍人一道出生死。一道者一无碍道也,无碍者谓知生死即是涅槃,如是等入不二法门无碍相也。”
  《法华经玄赞》卷二释“无上正等觉”云(大正34‧672a)︰“此有四觉,(一)无上觉是总也,即显菩提清净法界。(二)正觉简外道邪觉故。(三)等觉简二乘但了生空偏觉故。(四)又正觉简菩萨,菩萨因觉未满果位非正觉故,此显菩提道。”盖凡夫不觉、外道邪觉、声闻缘觉偏觉,菩萨因觉,而佛是平等圆满之正觉,故名为无上正等正觉(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)。
  另外,另一类似之梵语anuttara-saṃyak-sambuddha,音译为“阿耨多罗三藐三佛陀”,意谓成就阿耨多罗三藐1三菩提之人,为佛陀的尊称。
  [参考资料] 《大智度论》卷二、卷八十五;《注维摩诘经》卷二;《法华经文句》卷二(上);《慧苑音义》卷上;《慧琳音义》卷二十六、卷二十七;《翻译名义集》卷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