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阿那含(梵anāgāmin,藏phir-mi-Ḥoṅ-ba)
又作阿那伽弥、阿那伽迷。译作不还、不来、不来相。是声闻四果的第三果,断尽欲界九品惑,不再返还欲界的圣者之名。《大智度论》卷三十二(大正25‧301a)︰“阿那名‘不’,伽弥名‘来’,是名不来相,是人欲界中死、生色界无色界中,于彼漏尽不复来生。”《大乘义章》卷十一(大正44‧677b)︰“阿那含者,此名不还,小乘法中更不还来欲界受身,名阿那含。”亦即此圣者全断欲界润生之惑,故不还欲界。又此九品全断之位,称为阿那含果。相对地,断其中七品或八品之位,称为阿那含向。又于阿那含向之中,断欲惑的七、八品,成就可对治其余一、二品的无漏根,更当受欲有的其余一生,此称为一间(eka-vīcika)。
又,阿那含果之圣者依据生于色界或无色界、般涅槃之迟速等不同,而产生五种差别,即中般(antara-pariṇirvāyin)、生般(up-apādya-pa.)、有行般(sabhisaṃskāra-pa.)、无行般(anabhisaṃskāra-pa.)、上流般(ūrd-hvasrota-pa.)。此称为五种不还。其中的“中般”,是指此圣者没于欲界而将要生于色界之时,于中有之中证得阿罗汉果而般涅槃。中般亦有速般、非速般、经久般三种之别。所谓“生般”,是指生色界已,不久能起圣道,断上地之惑而般涅槃之谓。“有行般”是指生于色界,长时加行勤修,后遂般涅槃之谓。“无行般”是指生于色界,不加功力,经久自然断上地之惑而般涅槃之谓。“上流般”是指先生于色界初禅,由此逐次上生至色究竟天或有顶天而般涅槃。
此上流般亦有乐慧、乐定二种。所谓“乐慧”是指爱乐智慧,杂修静虑,生于色界最高处“色究竟天”而般涅槃之谓。“乐定”是指爱乐禅定,不杂修静虑,流生上界,终至无色界最高处“有顶天”而证圆寂之谓。又此二种“上流”皆有三种之别,即︰
(1)谓“全超”,是指上根之机,即指超中间诸天,由初禅直接转生色究竟天或有顶天。
(2)谓“半超”,是指中根之机,即超越中间的一天乃至数天。
(3)谓“遍没”,是指下根之机,即普遍受生于诸天。
[参考资料] 《中阿含经》卷二、卷三;《杂阿含经》卷二十七;《坐禅三昧经》卷下;《大毗婆沙论》卷一七四、卷一七五;《显扬圣教论》卷三;《俱舍论》卷二十四;《俱舍论光记》卷二十四;《大乘义章》卷十七(本);《大乘法苑义林章》卷五(本);《慧苑音义》卷上;《慧琳音义》卷二十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