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阿那律(梵Aniruddha,巴Anuruddha,藏Ma-Ḥgags-pa)
又作阿尼楼陀、阿泥律陀、阿泥楼驮、阿奴律陀、阿那律提、阿㝹楼驮、阿㝹驮、阿楼陀,或作摩尼娄陀。意译无灭、如意、无贪、无障、善意,或作随顺义人、不争有无。为佛十大弟子之一。迦毗罗城之释氏,佛陀的堂弟。关于其父究系何人,经论颇有异说。《众许摩诃帝经》卷二、《起世经》卷十等说是斛饭王之子,《佛本行集经》卷十一、《大智度论》卷三等说是甘露饭王之子。
佛陀成道后返回故国时,阿那律与阿难、难陀等诸释子,一同出家,归依佛门。
依《佛本行集经》卷五十九所载,阿那律出家之初,曾经在佛陀前瞌睡。受佛呵责之后,痛加悔悟,立誓彻夜不眠,精勤修道,终使肉眼败坏而失明。然而也由于他禅修精进,心眼渐开,最后乃得到天眼通,能见十方地域。达到“见阎浮提,如视掌中庵摩罗果”的境界。因此,他在佛弟子中,有“天眼第一”的雅号。《增一阿含经》卷三〈弟子品〉云(大正2‧557b)︰“天眼第一见十方域,所谓阿那律比丘是。”
阿那律是一个最能见贤思齐的人。他曾向佛陀表白自己“宁可自舍己心,随彼诸贤心。未曾有一不可心。”依《中阿含经》卷十七所载,他曾与难提、金毗罗二尊者住在般那蔓阇寺林修行,三个人“常共和合,安乐无诤,一心一师,合一水乳。”这种和合无诤的典型出家生涯,曾得到佛陀的当面嘉许。
在禅思方面,阿那律也卓然有成。他曾经在一次坐禅之后,悟出证道的方法。他说︰“道是从少欲、知足、寂静、正念、正定、精进、正慧、无戏论等八法得到的。”这种看法,曾蒙佛陀赞许为八种大士之念。经过佛陀的教导解说之后,阿那律受行三月,终于证得阿罗汉果。《长老偈》中之第八九二至九一九偈,即系与他有关的文献。
[参考资料] 《佛本行集经》卷五十八;《长阿含》卷四〈游行经〉;《阿罗汉具德经》;《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》〈阿那律品〉;《起世经》卷十;《五分律》卷十五;《大智度论》卷十一;《慧苑音义》卷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