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
阿閦佛国经(梵Akṣobhya-tathāgatasya-vyūha,藏De-bshin-gśegs-pa mi-Ḥkhrugs-paḥibkod-pa)


  二卷。后汉‧支娄迦谶译。又称《阿閦佛刹诸菩萨学成品经》《阿閦佛刹菩萨学成经》《阿閦佛经》。收在《大正藏》第十一册。本经是叙述阿閦佛净土思想的主要经典,约成立于西元一世纪。全经分五品︰(1)发意受慧品,叙述阿□菩萨立大誓愿,由大目如来授萨芸若慧;(2)阿閦佛刹善快品,叙说阿閦佛国的庄严;(3)弟子学成品、(4)诸菩萨学成品,阐述阿閦佛国之声闻弟子及菩萨成就学道情形;(5)佛般泥洹品,叙述彼佛般泥洹时的感应。
  本经另有两部异译本︰(1)东晋‧支道根译《阿閦佛刹诸菩萨学成品》,三卷,现已佚失。(2)唐‧菩提流志译《大宝积经》卷六〈不动如来会〉,二卷,分为六品,即授记庄严品、佛刹功德庄严品、声闻众品、菩萨众品、涅槃功德品、往生因缘品(末二品相当于《阿閦佛经》的佛般泥泹品,内容则较佛般泥洹品完整)。
  全经所揭示的阿閦佛净土思想,大致可分五点︰(1)往生阿閦佛国系以学阿 □佛之愿行及菩萨六度为主因,重于自力成就。(2)认为声闻弟子闻法即能证得阿罗汉果,并容许阿罗汉入涅槃,但更重视弘扬菩萨道。(3)重入世度生,即阿閦佛国的菩萨将值遇无数佛,且能随意到十方佛刹闻法,而后到其他世界教化众生。(4)着重人间净土。(5)救济女性痛苦,认为女性的修道根器并不劣于男子,未必要转男身。
  在大乘经典中,述及阿閦佛国的经典甚多,如《维摩诘经》《首楞严三昧经》《大品般若经》《海龙王经》《菩萨处胎经》《须赖经》等,皆有往生阿閦佛国的记载。由此可知,阿閦佛国不仅是较早传出的他方净土,且一度曾是佛教徒乐于往生的净土。而且,本经为现存净土诸经中之最古者。
  [参考资料] 《出三藏记集》卷二;《开元释教录》卷一、卷三、卷九;印顺《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》;赤沼智善《佛教经典史论》〈大乘经典史论〉;静谷正雄《初期大乘佛教の成立过程》;椎尾辨匡《佛教经典概说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