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隆琦(1592~1673)
明末清初僧,日本黄檗宗开祖。福州(福建省)福清人,俗姓林,字隐元。六岁时,其父至楚地旅行而失去音信。及长,念父之心殷切,遂于万历四十年(1612 )二十一岁时,辞别故乡,四处寻父。后至南海普陀山拜观音,因受感化而决意出家为僧。泰昌元年(1620),登黄檗山依鉴原落发出家。其后,访道求师,听经学教,曾在密云圆悟指导下参究多年。当圆悟法嗣费隐通容接任黄檗山万福寺住持时,师担任西堂。崇祯七年(1634)嗣费隐之法。崇祯十年,受请继黄檗山法席,又转住浙江崇德福严寺及福建长乐龙泉寺等,后回黄檗山开设法席,从学者如市。
清‧顺治十一年(1654),应日本长崎兴福寺逸然等人之请,率弟子二十余人东渡传法。抵达长崎后,当地兴福、福济、崇福三唐寺(以三寺皆为中国僧人所建,故名),竞相延请说法,日本知名禅僧亦常来问道。日本‧宽文元年(1661),在京都宇治创建黄檗山万福寺,全寺规模悉仿效怏建筑形式,禅僧作息与礼仪作法亦采中国丛林制度。后以此寺为基地传扬禅法,而形成黄檗宗。延宝元年圆寂,世寿八十二。敕谥“大光普照国师”、“真空大师”、“华光大师”。
师之著作有《普照国师语录》《普照国师法语》《弘戒法仪》《松堂集》《太和集》《云涛集》等书。法嗣有二十三人,其中除龙溪性潜、独照性圆、独木性源外,余皆为中国人,如木庵性□、即非如一、慧林性机、独湛性莹、高泉性潡等,皆先后渡日,对黄檗宗的发展贡献颇大。隆琦
◎附︰村上专精着‧杨曾文译《日本佛教史纲》第四期第十八章(摘录)
清‧顺治八年(1651),隐元的弟子也懒应长崎崇福寺的邀请,辞别隐元禅师向日本出航,然而不幸在途中遭遇风浪,淹没海中。隐元听说,痛悼不已,作偈吊唁。在也懒遇难以后的顺治九年四月,兴福寺逸然等人准备厚礼和书信,请隐元禅师东渡。当时蕴谦、灵叟等人居住长崎,使隐元禅师的名声传到四方。逸然等人对隐元更加敬仰,同年八月再度送信给他,接着又派僧自恕、古石等人前去邀请,非常殷勤。隐元禅师在顺治十年(1653)十一月第四次接到邀请信时,对于他们的诚恳非常感动,决定出航东渡,并把此意告诉门弟。次年三月,他把黄檗山法席让给慧门,与弟子大眉、独湛、南源、独吼等弟子平安到达长崎。此时是日本‧承应三年(1654)七月五日,禅师已六十三岁。逸然等人非常高兴前往迎接,福济、崇福、兴福等寺,争着接待他。曹洞宗的铁心、独本,临济宗的独照等人,相继到他门下受教,铁牛、铁眼、潮音等僧,也前来参谒。隐元禅师来日本还不到一年,他的道声已传遍东西,似乎有把日本禅海翻倒过来之势。
明历元年(1655)七月,应妙心寺龙溪大德摰意请求,他从长崎出发,海路到达摄津,入富田的普门寺,在万治元年(1658)带着诸弟子到达江户,十一月一日,谒见将军德川家纲,又受到海福、绍泰等寺的接待。第二年六月,隐元禅师受赐山城(在今京都)宇治地方的土地,经过与龙溪等人筹划,在此地着手建寺。宽文元年(1661)八月,工程结束,号曰黄檗山万福寺,寺院的一切制规都依照中国旧例。酒井忠胜(大老)、稻叶正则(老中)等幕府臣僚,赠送金帛的很多。宽文三年正月十五日,特承将军的旨意,在万福寺举行祝国开堂法会。各宗的高僧相携赴会。
从此以后,隐元禅师的盛名宣扬于诸宗之间,后水尾上皇下敕龙溪讯问禅旨。隐元禅师书写禅法要旨上奏。上皇满意,赐以佛舍利和御香等物,并赐金若干,命在黄檗山内建立舍利殿。宽文四年九月,隐元把法席让给高徒木庵,自己退隐到松堂。延宝元年(1673),他根据上皇的敕问,又上奏禅法之要,因而受赐锦织的大悲观音像和御香。同年二月生病,作遗训付与诸弟子,四月二日,上皇谥以“大光普照国师”之号,过了三天,他圆寂于松堂,寿八十二岁。
[参考资料] 《五灯全书》卷七十;《正源略集》卷五;《普照国师年谱》;《本朝高僧传》卷四十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