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难陀(梵Nanda,巴Nanda,藏Dgaḥ-bo)
(一)又作难努、难屠、难提︰意译欢喜、有喜、嘉乐、喜。又因其妻孙陀利之名而别称“孙陀罗难陀”(Sundarānanda)。系净饭王之第二子,释尊之继母摩诃波阇波提所生,为释尊之异母弟。其人身长一丈五尺二寸,容姿端正,为世所称。
关于其出家因缘,依《杂宝藏经》卷八所载,佛成道后,归迦毗罗卫城时,欲度化已婚之难陀出家,而难陀以眷恋其妻故不允。佛乃以神通携难陀至忉利天,使见众多貌美之天女;不久又携之至地狱,使见地狱之苦状。如此,乃使难陀恻然警醒人命之无常,终能诚心归依佛陀,而证得阿罗汉果。
又,依巴利文《经集注》(巴Suttanipāta-aṭṭhakathā)及《增一阿含经》卷七〈火灭品〉所载,佛曾对诸比丘赞美难陀,谓就“端正”与“诸根寂静”而言,无有胜难陀比丘者。巴利文《长老偈》第一五七、一五八偈,即难陀之得道语。
(二)佛弟子︰原为牧牛者,为与上述之“孙陀罗难陀”简别,佛典中多称之为“牧牛难陀”。依佛典所载,当频婆娑罗王请佛及僧三月安居时,牧牛难陀住于附近,日日送乳酪,如是三月不怠。王甚嘉许,遂令拜见佛陀。牧牛难陀于参诣之时,以牧牛之事问佛,佛即以十一事为彼说牧牛之法。牧牛难陀始起恭敬之心,发心出家,而成为佛弟子。
(三)唯识十大论师之一︰印度人,世称胜军祖师难陀尊者。与安慧、净月同时。在唯识学上,师与净月皆主张见、相二分说,故有“二分家”之称。又以建立新薰种子之说而闻名,师否定种子本有说,主张种子皆由现行之薰习而新生,故古来称之为新薰家。师曾注释世亲之《唯识三十颂》、弥勒菩萨之《瑜伽师地论》等书。
[参考资料] (一)《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》〈难提品〉;《增一阿含经》卷三、卷九;《杂阿含经》卷十一、卷三十八;《佛本行集经》卷十一、卷五十六;《阿罗汉具德经》。(二) 《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》;《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》卷上。(三) 《成唯识论》卷一;《成唯识论述记》卷一(本);《成唯识论掌中枢要》卷上(末);《成唯识论了义灯》卷一(末)、卷六(末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