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华佛教百科全书】
露盘
塔之平头上所立之轮盘形建筑物。又作承露盘、相轮、轮盖、盘盖、槃盖。露盘中心,有竿贯穿,此竿又称轮竿、心柱、刹、刹柱、□。原为覆护塔中所安置之佛舍利而设。
据《有部毗奈耶杂事》卷十八所载,依佛塔、声闻塔的不同,露盘之轮数有自一至十三等之差异。其构筑形式,或于一柱重累数轮,或三柱、五柱别立而附轮。如山崎(Sanchi)大塔为一柱三轮,日本法隆寺五重塔为一柱九轮,相传中国洛阳永宁寺塔有承露金盘三十重。又,云冈第六窟东南壁刻出之五重塔为三柱各五轮,法隆寺金堂多闻天所持之塔为五柱各五轮。
依据《有部毗奈耶杂事》卷十八之记载,印度塔式之本法,系外围以栏楯,内造基坛,置塔身,塔身之上安覆钵,钵上置平头,中立轮竿以著相轮(轮数为一、二乃至十三),再安宝瓶。传至中国,变成多层之塔,然塔顶上之形式未变。但在日本,唯大塔及多宝塔等存印度古制,若五重塔等则颠倒露盘与覆钵之位置,并有请花、九轮等变形。即塔顶之露盘从下至上,系由露盘、伏(覆)钵、请(受)花、宝轮(九轮)、水烟、龙车、宝珠构成,中心有塔心柱(刹柱)贯穿塔身至顶上宝珠;相轮全长,以占塔身总高之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之间为多。
此外,日本亦有以相轮自身代表塔,而在地上仅立相轮者,此称为相轮橖(塔,如轮王寺);亦有具复数相轮之塔(长谷寺千佛多宝塔铜板等)。另外,在中国及日本,亦有于相轮顶上向屋盖四隅引铁锁,或在九轮、铁锁及各层级飞檐上悬挂铃铎。然此皆是特殊装置,为印度古制之塔所未见。
[参考资料] 《未曾有经》;《四分律》卷五十二;《洛阳伽蓝记》卷一;小杉一雄《中国佛教美术史の研究》。